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谈中国医疗制度改革
2016-05-23
238

5月21日,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论道杭州。谈及中国医疗制度改革,安格斯·迪顿表示,中国不能照搬美国医疗制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与此同时,中国于2009年进行新医改,但医改7年来,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

而医生作为一种职业,在欧美收入高且受人尊敬,反之在中国,则是工作压力大、收入低、风险高的代名词。即便是一些学术权威的大专家,他们可能衣食无忧受到业界尊敬,但繁重的医疗、科研事务导致忙碌疲惫,毫无幸福感言;而不少大医院的中年骨干医生更是不时被曝出过劳猝死。该如何解析和改善此种情况呢?

对此,安格斯·迪顿首先从医疗产业比重着手,分析了当下中国大健康产业所亟需解决的困境。“现在中国医疗产业在经济上面还没有占到很大的比重,或者说没有充分的发展,所以可以通过投资,然后来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一个医疗体系或者完善自己的一个医疗体系。”在迪顿看来,目前健康产业在中国经济当中所占比只有4%左右,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

其次,安格斯·迪顿表示:“中国其实不能够照搬美国的医疗制度,你们必须寻找适合自己的医疗制度。”迪顿介绍,为了让学生实现快乐就业,英国政府曾经特别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职业来划分幸福指数,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南,结果导致了劳动市场的供需失衡。他举例说,适合美国的制度,其实不一定适合英国,适合英国的,也不一定适合美国。

最后,安格斯·迪顿表示,中国目前的繁荣,是基于良好教育和健康基础上的发展。未来如果中国的经济要继续增长,就必须更加关注健康产业。“教育其实是防止死亡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健康有一个溢价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教育入手,然后尽可能给所有人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迪顿说。

可以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无论是政府免费提供全民基本医疗服务的“英国模式”、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德国模式”,还是医疗服务市场化的“美国模式”,现如今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难题。笔者认为,学习、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绝不等于简单照搬,解决中国医改难题还需“中国特色”的医改。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