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生要有担当 莫让冷漠毁了医患关系
2016-06-23
574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现实中,人们也以“你敬我一尺我,我敬你一丈”作为做人的准则。医生若是处处为患者着想,让患者感到关爱与尊重,那么即使有矛盾和错误,患者也会包容理解;反之,医生若无视患者的感受,让患者感到被冷落,甚至被欺骗,那么医患间的信任将荡然无存。这两种医生,您要做哪一种?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名七旬老人不慎误吞鱼刺卡在食管而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当时,胃镜室医生用胃镜取出鱼刺,但因操作不当造成患者食管破裂。医生没有如实告知患者及家属,只是开具口服药物。除此以外,也并未进行其它处置,未告知患者禁食等注意事项。

患者回家后按医嘱服用药物和流食,仍有胸部疼痛、胸闷、喘息症状。7日后,患者因胸部不适情形加剧,并出现咳嗽症状,再次来到该院就诊。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为右侧胸腔积液、食管胸膜瘘,病情危重。医生告知患者需转上级医院诊治,但仍未给予特殊处置。

患者随后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抢救,术后住院治疗两个月后出院。出院时,该院胸外科主任亲自跟患者合影,并告知患者此类情况能够保住性命,实属奇迹。虽然命已保住,但对身体损伤、经济负担和生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此案例很典型。医疗是有风险的,医护是否提前告知患者这些风险,好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以及发生不测时,如何做好补救措施。

我们不知道此案例中的患者如何处置这场医疗纠纷,我们希望他走的是法律程序。但是,有时被愤怒和悲伤冲昏头脑的人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医护人员要做的是将这些苗头扼杀在萌芽中,最好是在治疗前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就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

我们看到,许多医闹或伤医事件发生在“弱者”身上。这些患者生活于社会的低层,生了大病又不得不治,由于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为了保命,他们四处借钱,甚至为此背负了巨额债务,他们对医疗的期望无限至高,而一旦病没治好,身心痛苦达到极限,加之诉求受阻,打官司、请律师于他们而言不但困难,成本更高,这时,他们会变得绝望,极易出现不理智、不合法的行为。

纵然这一切都不是医生造成的,也不是医生的责任,但医生作为一个人来讲,起码应该有一点儿关切的表示,哪怕是一句医嘱、一句问候、一句歉意的话也能给患者一丝希望、一丝信心、一丝宽慰。但是,很多时候,医生并没有这么做,取而代之的是冷漠,不知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精力有限,还是因为真的不屑于付出自己的同情和关切。但是,只管治疗,不管患者感受的做法一时省事、省力,换来的却是日后接连上演的悲剧。好一点的是等待法院一纸判决,糟糕的是医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干扰,甚至白白付出鲜血和生命。

院方在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术语的掌握上,有着患者永远无法对抗的优势。因此,在医患关系这方面,如何掌握主导权,也取决于医生和医院。是要温柔地解决问题,还是要激化矛盾,就看怎么选择。著名心血管内科医生胡大一经常给患者做随访,掌握患者的康复状态,这么做是为了便于日后的治疗和积累经验,当然,也给患者留一个好印象。

我们的医生也要从建立医患关系之时起就紧紧地抓住患者的“心”,多替他们着想,给他们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让他们信任你。医生帮助患者的同时就是在帮助自己,这就叫做“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做人要勇于担当,做医生也是如此,做院领导更是如此。一旦发生意外,医生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并做好补救措施。任何视而不见、掩耳盗铃的作法,就像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一样自欺欺人,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能是激化医患矛盾。

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中,孙建国副参谋长说过一句话:解决冲突时“握手比握拳好,掏心比掏枪好”。同样,解决医患纠纷和矛盾时,暖心比冷漠好,协商比对抗好,和解比诉讼好。不让要冷漠成为激化医患矛盾的诱因!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