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大呼:医疗人才 快到碗里来!
2016-07-28
518

医疗机构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才。多年来,公立医院靠编制垄断着医疗人才,让求贤若渴的民营医院望尘莫及。然而,随着医生取消编制政策的到来,民营医院或许盼到了咸鱼翻身的机会,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已经做好了与公立医院正面搏杀,抢夺人才、品牌、资源的准备。

多年来,政府对社会办医的支持文件从未间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改专家柯杨表示,从2005年至今,共有23个文件提到民营资本办医,涉及人才、定位、医保等多个方面。

如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通知》,不仅强调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还首次放开“独资”试点,简化并规范外资办医的审批程序,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立审批权限下放到省一级。

2012年8月,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提出进一步开放首都医疗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在郊区新城、新的大型人口聚居区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中医医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优势的医疗机构。

“从最初的默许到指导性规划,中国社会办医的政策支持体系正在走向完善。”柯杨说。

从数量上看,民营医院似乎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5年8月底,全国医院数量达2.7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3314个,民营医院13475个,民营医院在数量上首次超越公立医院。

但与此同时,几乎高度一致的观点也认为,包括人才问题、政策落实和公平竞争环境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资本向医院领域投注的热情。

卫计委公布的另一组数据侧面证实了这样的现状——在全国医院诊疗服务数量方面,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只占10.9%,出院人数12.9%,与公立医院对比悬殊。

“现阶段民营医院中分两类,莆田系为代表的草根型医院,占到最多80%的市场份额;剩下20%走的是高大上的路线。”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博士表示。

“从我们走过的路来看,社会资本医疗机构的发展核心驱动力仍然是人才,而众多社会资本类医疗机构正在受制于这一因素。以人才为基础的平面上,医院有他对自身的认同,内部专家对运行模式的认同,之后有社会的认同、政府机构的认同,最后还要有患者的认同。这些多方认同才会促成一个医院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说。

此次医生取消编制似乎给民营医院人才瓶颈提供了改变的契机。按照北大医学部和方正集团的战略规划,北大国际医院与目前北医系的六家附属医院组成“兄弟联盟”,共同参与国际医院建设,帮助后者的学科共建、人才委托培养、多点执业等方面战略合作的落地,解决民营医院发展最核心的医生来源和水平提高问题。

事实上,由于医疗服务对优质医生资源的高度依赖,优秀医生一直都是医院竞争的核心——民营医院的高薪和自由发挥空间,公立医院的晋升通道和体制内“福利”,都成为各自留住医生的法宝。

但是,目前业内人士还有一个担忧的问题——民营绕不开的医保问题。庄一强认为,即便是无论在学术、管理还是品牌、运营方面都具备优势的民营医院,也依然不具备同公立医院展开“抢夺”的底气。

“除去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都有的高端消费者,其余患者基本都是医保主导型,医保在哪里,患者就会分流到哪里,即便是刚刚放开的医疗服务价格,民营医院也不敢提价太多,否则患者就不去了。”庄一强表示。

庄一强说,即便是像北大国际医院这样的高端医院,患者中大部分也是对价格敏感、医保高度关联型,尤其在民营医院运营的初期,有没有医保其实影响还是很大的。

“医疗机构并不是说一定不能赚钱。在这个链条中,医院服务是不挣钱的,但医院运行过程中,它整个形成的产业,也就是相关产业链是会产生利益的。所以,盈利的角度和单位要区分开,类似于国外。当这两个因素分开后,服务会做好,收益也会跟上来。目前混为一体的模式或许并不太适合现时代的发展。”庄一强表示。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近日召开的“2016中国社会办医峰会暨首届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年会”上公开表示,“对于社会资本办医,我们一定要承认社会力量办医是我们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赋予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他强调,对社会力量办医,近年来陆续出台的政策就是要打破民营医院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使社会资本型医院从公立医疗市场的“补充者”提升为“参与者”。

梁万年透露,“我们特别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和现有的公立医院是错位发展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能够更好地和公立医院形成互动和互补协同的关系,我们更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向品牌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我们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向康复、养老、护理、儿科,一些紧缺又有明确需求的这种领域发展,不限制社会力量办医是盈利还是非盈利,这种鼓励政策下,这几年改革当中有几项举措也都陆续地出台和实施。”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