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关注的深圳医师多点自由执业方案进展受阻。正当广东省卫生厅有意批准《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下称《细则》)的时候,深圳市卫人委主动将其撤回。。
舆论对深圳医师多点自由执业的方案给予肯定。与广东省卫生厅2009年12月出台的《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试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相比,深圳《细则》的突破在于:一、打破了在深圳注册的医师执业地点不超过3个及须经所在医疗机构允许的限制;二、取消了对医师多点自由执业的行政审批,医生不用经过原单位同意即可自由“走穴”,而是采取由医生或相应医疗机构在网上备案的方式;三、各医院要根据政策变化,以不限制医师自由流动为前提,制定配套管理的规章制度。
其实在深圳原拟政策方案中,真正的突破是“走穴”不再需要经过原单位同意这使新政具有了实质的意义。对此,公立医院担心医生人在曹营心在汉,故强烈反对。
赋予医生自由“走穴”权,似乎是对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激励,但为什么医生目前对多点执业积极性不高,是因为政策不够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多点执业政策,旨在合理配置医生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2010年,深圳就出台了多点执业政策,但附加了“必须原单位同意”的条件。截至去年12月,申请获批多点执业的医师只有36人。其中固然有原单位不支持的因素,但医生缺乏动力,也是一个值得分析的原因。所以,激励政策便应运而生。
但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立医院医生既可以多点执业,又受到严格规范。每周5个工作日,英国医生必须在公立医院工作4天,剩下1天多点执业。如果只是单纯激励医生多点执业,而不加规范的话,显然是片面的。
2010年起,中国开始在广东省试点多点执业,但3年多来叫好不叫座。医生冷对多点执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体制内生存已经很知足。公立医院条件优渥,医生收入高,工作稳定,申报研究课题和职称很方便。对多点执业,他们没兴趣,行动缺动力。多点执业,还取决于医生有没有“市场卖点”,如果没有卖点,想多点执业也难。
发达国家培养一名医生要十多年,长期的严格训练,练就了医生扎实的基本功。相比之下,我国医生专业训练严重不足。国内近三成医生“走穴”,但“走穴”属于救急,民营医院确有需求。但真要多点执业,需要有招来病人的实力,很多医生就欠缺了。
同时,医生在我国是稀缺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美国平均每635人中就有一名医生,而我国则是7000人,可见医生缺口之大。有人说,现在美国医生正在“回归体制内”,自由执业者减少,受雇医院越来越多。但美国“回归体制内”的医生再多,多点执业还是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多点执业医生太少,政策上放开是大势所趋,规范也是必要的,但主旋律是放开。
但放开不是给予无限自由,关键是医生要有“市场卖点”。经常“走穴”的不正是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吗?多点执业对医生提出了高要求,市场选择更成为了有益的激励方式。所以,在规范中放开多点执业是大势所趋,不能再徘徊不前。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