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控费 别再让医院“躺枪”
2016-10-10
284

想在大医院看病住院,如果是医保病人,很有可能遭遇“温柔推诿”或“直接拒收”,尤其是年底,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医院用拒绝收治医保病人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医保的问题和脆弱。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院普遍采用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法。按项目付费,就是按照一定的项目价格标准和数量来付费,医院检查做得多,用药多,收入也就越高。但这样就出现了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任意扩大服务项目等过度医疗的情况。

我国普遍施行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被习惯称为“总额预付制”下的报销制度,即每个医院在每个结算年中可用的医保额度是事先确定好的,超过总额的费用医保基金不覆盖,由医院自行承担;且病人在医院产生、应由医保报销的费用,先由医院预先支付,然后再向医保管理部门申报报销款项。

医院拒收医保患者,一是医院需要先行垫付病人的医保费用,医院垫付太多,无法继续垫付,以至于拒收病人;二是给医院的医保额度有上限规定,额度用完后,医院也无法再继续收治医保病人。

总额预付的初衷是好的,控费效果很明显,但执行起来却有“硬伤”。总额标准难以合理确定,影响了医疗服务者的积极性,医院为了不超额,就会出现推诿医保患者的情况。

由医院垫付医保费用的做法,不符合“预付”概念。现在能做到费用预付下拨的地方还非常少,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医保管理办公室每年4~5月下达当年的医保总额指标,并调整医保预付的费用拨付时间,变后付为先付,每月定额拨付。这不仅极大减轻了医院的现金流压力,而且每月拨付可以让医院在总额控制时每月均匀分摊,不至于将超支压力都留在年底。

上海浦东卫生发展研究所白洁指出,从理论上讲,总额控制可以增强医疗机构主动控费意识,医院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人周转率等等,控制每位病人的医疗成本,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合理收费。但作为一种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很好的理念,总额预付需要更科学的总额测算方法和管理方法。现行医保报销制度在如何确定每家医院的份额问题上,主要以前三年平均医疗费用为依据,这种单一的测算方法无形中鼓励医院做大费用的盘子、扩大规模,如此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多的份额,显然这与医改初衷相背离。而应在考虑服务费用的同时,考虑服务人次和治疗同类病人的平均费用,即成本效果分析;考虑医疗质量指标和更加综合的病种难度指标,如病种组合指数。

此外,还应该注意总额预付制对医院新技术引进与学科发展的桎梏,这些在政策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不能简单用金额限制,束缚医生的手脚、束缚医院的发展。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罗莉提出,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医院,其职能不尽相同,诊治患者群体不同,医疗费用的构成也有较大差异。例如,以骨科为优势学科的医院,其医疗成本中,由于涉及高值医疗耗材,则其人均住院费用可能比内科为优势学科的医院高。因此,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分析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动态变化,从而提高医疗保险费用管理水平。

医院拒收病人实属无奈之举,破解的方法需要医保部门的联动。破解难题,要从精细化管理入手,以实现各方“多赢”。

另外,观察欠费事件的舆情,参保者担心以后不能进大医院看病,影响个人福利甚至生命健康;医保管理方忧虑到大医院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会导致基金穿底;大医院不愿意看到的是,救死扶伤之后频遭“官方欠费”。三者的诉求看起来是很难同时协调满足的,但如果当地建立起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或许就会缓解这样的矛盾。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