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医赖”成风 何以治?
2016-10-21
487

近年来,北京、深圳、长沙、广州多地都发生医赖现象,其中赖在医院最长的患者达到了10多年。目前,公立医院医赖现象愈演愈烈,特别是精神病医院已成为重灾区,更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短缺。不少医院院长谈到医赖现象时“欲说还休”,既有诸多不满、愤慨,却又不乏顾虑和忌讳,不仅因为这是个长久积压的“老大难”,还担心形成“效仿效应”。

谁长期“赖”在医院?

医赖现象几乎家家医院都有,和医赖打交道成了医院管理者不可避免的事。那么,这些医赖都是怎样的人呢?

据了解,目前,医赖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而主动型医赖又分为养老型、目的导向型和医闹型。

被动型医赖——当前,无亲人照顾、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三无”老赖增多。其中,有的病人被家人抛弃,在医院一住就是几年,医院变成了救助站,医护人员还得天天给病人送饭。

养老型医赖——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公立医院的床位费相对便宜,如果有医保还可报销一部分,于是,一些人将生病老人送进医院,住较便宜的病床,除了医药费不愿为老人多花钱,更不愿把病情稳定的老人接回家,导致赖在医院的老人成堆。这些人竟把医院当成了“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湖南省脑科医院一位“资深”医赖说:“住院床位费一个月1000多元,伙食费500块钱,还有24小时热水、电视、医护,比住宾馆划算多了。如果住家里,2000多元请不到一个好保姆,住养老院价格更高。”

目的导向型医赖——一些拆迁户、上访者将“赖院”当成筹码。据医院人士透露,近年来,赖在医院的上访户、拆迁户增多,其中有些人在与拆迁队发生冲突后,伤病发作住院治疗,治好后却赖在医院急诊科,把住院当成和政府谈判的筹码。

医闹型医赖——随着医赖之风愈演愈烈,一些陷入医疗纠纷的病人也纷纷效仿,除了医闹行为,还衍生出医赖这种“软医闹”行为,长期霸占医院床位,企图达到“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目的。

医赖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还令医院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医护人员反映,每一个医赖背后都有一张天价的欠费单,最后很多都成了呆账坏账;每一个医赖背后都有一批望眼欲穿、亟待住院治疗的患者,甚至因此延误了救治;每一个医赖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和医务人员发生过冲突,冲突之后医护人员依然要伺候这些老赖患者。

恶意赖床者自诩“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触碰道德底线,违背诚信原则,甚至出现送了又来、来了又送的“顽固性赖床病人”,无异于在医院演绎“东郭先生与狼”的新版本。有些地方政府基于单纯维稳思维考虑,一味息事宁人,认为医赖多为弱势群体,其违法行为也只是表现为赖在医院,相对于暴力伤医来说似乎更温和一些。这种心态纵容了歪风邪气,助长了医赖现象的蔓延。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教部负责人称:“实际上医院坏账中用来治疗真正的‘三无’患者只有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属于赖账。病人送过来了,家属就撤了、不管了,医院治疗之外还得养着吃饭。想送走,福利院也不要,因为他们有家。”

治理医赖亟须打击、疏导、帮扶三结合

医赖难题,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在于强化公民教育,建立起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思维。接下来,则是弥补让医赖有机可钻的制度漏洞。医赖产生的直接原因可分两种:一是医患纠纷,二是社会保障的缺失。

专家建议,对于主动型医赖,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法制意识,在双方协商、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应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之道。由于医院和患者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的关系,医院在履行了医疗服务的义务后,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索医疗费,并强制出院。同时,现行的法律也应加大对主动型医赖的处罚,不仅要追究其恶意欠费的责任,还要处罚其长期霸占病床、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对于被动型医赖,政府应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落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助工作的基金支付与补助,帮扶一些“三无”病患,保障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此外,探索推广医养结合模式,落实配套政策,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

医赖的背后是民生困顿———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正常人会抛弃了所有的道德自尊,而选择赖在医院。尽管每个医赖的背后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但毫无疑问,医赖们将生活的困顿归责于医院,并转嫁于医院既不合法,亦不道德。只是,要让医院走出医赖的存在所带来的困惑与无奈,我们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医赖的道德谴责上。如果为这些医赖追根溯源的话,造成他们生活困顿与无着也正说明了社会保障的不完善。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