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开诊所 看上去很美?
2016-11-04
437

多点执业向来需要越过重重关卡,医生开诊所更是令很多人讳莫如深。11月1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的征求意见稿,拟取消之前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规定。不过,这种看上去很美的惠民举措,似乎并没有得到在职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回应。

如此一来,今后在职医生开诊所将不再受到有形的限制,但医生的“单位人”身份或仍是医生“走出去”的阻碍。

网名为“急诊科女超人”的微博红人于莺,曾是协和医院里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在那里她几乎只有50%的时间用在临床上,没有办法帮助更多人把疾病遏制在萌芽状态。于是在2013年,于莺辞职“下海”,决心开办私人全科诊所。

但事实证明,医生开诊所比想象得更难。除了卫生部门对医疗资源配置的行政规划,还有许多无形的障碍。于莺表示,举办医疗机构要满足环评等多项政府规定,要跑很多部门,经过很多道审批,审核和批准的权力都在政府手里,公平和效率都成问题。

另一方面,要从公立医院吸引人才加入,也绝非易事。2015年1月,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欲放宽医师多点执业的前提条件。在那之后,于莺在筹备诊所的过程中仍然发现,公立医院医生想到私营医疗机构多点执业,还是会“多多少少遇到些困难”。

现在,尽管卫计委拟取消在职医务人员不得设置医疗机构的限制,这在于莺看来,其具体效果可能会和多点执业政策遇到的情况一样,政策虽然放开了,但只要医生还是公立医院的单位人,医生就还是在枷锁之中。

“医院肯定不乐意医生出去,多点执业也好,开诊所也好,医生没有劳动合同的保障,医院可以增加你的工作量,用各种办法限制你出去”。于莺表示。

医生多点执业无疑是利大于弊的,但现如今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阻碍,第一是院方的固有思维模式,部分医生反映称,当前医院管理层虽然明面支持,但实际态度并不明朗,因此医生不敢有太大动作。“特别是学术领头人,他们是医院争抢的对象。如果申请多点执业就可能被视为‘有二心’,医院给他的地位和重用程度也会受到影响。”目前,担忧并阻扰医生‘多点执业’的不是政府,而是医院态度决定了医生能否多点执业,此前就有医生因为多点执业被医院严惩的事件发生。

第二是政策跟不上,技术准入和服务价格堡垒限制了医生的流动。现在的技术准入标准跟医院等级挂钩,能否开展相关手术主要取决于医院,而非医生是否具备相应资格,这就可能造成一些名医在基层医院无法展开拳脚。在服务价格方面,同一个医生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也不同,而非根据医术水平来定价。在我国基本药物的制度上,药品不是根据病情而开,而是根据医院的等级来配备、开药,结果导致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后没药用。

第三是影响职称晋升,现行的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医生的多点执业,不少医生担心申请多点执业后,会影响自己的职称晋升,继而进一步影响跟职称挂钩的福利待遇。现在医生不愿意离开大医院,就是担心离开了这个平台之后,他没有一个更好的声誉平台,因而他更愿意挂着一个名医院、大医院的招牌去到处行医。同时,公众目前也没有形成一个“我跟医生走”的观念,而是“我跟医院走”。所以,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必须在一个大的金字招牌去行医、去问医,这也造成了医生没有彻底流动。

多点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靠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给医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让他们踏实放心的救治每一名患者。

(环球医学编辑:王英泽)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