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如何互补共存?
2016-11-11
480

众所周知,我国公立医院一直处于医疗行业的领导地位,民营医院的运营一直举步维艰。

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公立医院对医疗人才的行政化垄断等原因,民营医院对医疗人才的引进一直困难重重。虽然不时有公立医院的名医甚至医院管理者“跳槽”“下海”消息传出,但民营医疗机构对医疗人才的整体吸引力依然不足。同时,公立医院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经验累积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扩大了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在人才吸引力上的鸿沟。

“公立医院不断扩张压迫,民营医院人才倒流,未来病源可能被垄断,医疗市场就这么大,公立医院的蛋糕切得越多,剩给民营医院的越少。”上个月在昆明举行的一场民营医院辩论赛,几乎成了“吐槽大会”。围绕“民营医院的春天来了吗?”的辩题,中小民营医院的管理者的观点几乎一边倒,替民营医院吁求。

少数医院发展好不代表是春天

在辩论赛上,不少投资界人士依然看好民营医院今后前景。但他们的论点也遭到不少质疑。“少数医院发展非常好,如冬天一样虽然也有梅花,但毕竟不是春天”,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冬说。据介绍,2010-2015年全国民营医院数量每年保持超过10%增长,但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未超过20%,10年仅增长不到15%,算上住院、门诊诊疗人次只占医院总数的12%,民营医院看上去“虚胖”。

广西广济医院董事长余小宝补充道,绝大部分民营医院享受不到资本带来的快乐。对地方政府和地方领导来说,医疗是民生工程中最重要的表现,看病难看病贵怎么解决?“近两年公立医院大肆扩张,医疗用房、医疗设备陆续投入使用,医院最值钱的是什么?是房屋吗?不是!是人。”余小宝的话引起了很多与会者共鸣。随着扩张,公立医院以品牌、学术地位等吸引大量民营医院人才倒流。不少民营医院院长表示,现在民营医院人才结构像一只“哑铃”,退休老专家、刚毕业的年轻医生较多,而很多优秀年轻医生去了公立医院。在余小宝看来,民营医院人才增量、存量遭遇公立医院侵蚀,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民营医院服务量受到限制。更令他不安的是“医联体”的建设,“分级诊疗将来60%的公立医院病人要分流给医联体成员,流来流去,还在闭环里流动,病人被公立医院垄断了”。

不过,公立医院也面临生存危机,三五年内或许会有一批退出市场,民营医院应尽快累积,抓住机会。

“公立医院的好日子只剩两三年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此前表示,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决心显而易见。全国有8000多家国有企业医院,其中约2000家医院是优良资产,这批医院全盘卖出已在各级领导层面达成共识。据介绍,地方医院中的三级医院属于优良资产,由于地方政府负债多,无钱支持二级及以下医院只是时间问题,卖出也是大势所趋。

民营医院未来发展中应选择差异化的定位。力争把自己的品牌与优势推广出去,同时对公立医院形成互补作用,相信未来我国的医疗产业,一定会是百花齐放的春天。

(环球医学编辑:王英泽)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