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患者跟着医生走 医院首先要放手
2016-11-15
562

患者们之所以挤在三甲医院里,实际是对优质医疗资源趋之若鹜。虽然现在喊“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或者“就地能看病,大病不出县”的口号,但是对普通人来说,不能完全区分什么是大病、什么是小病,一旦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总是以“宁可信其有(大病)”的谨慎态度来诊断。因此,要想让大家就地看病,首先在基层、在社区应该有高水平的医生。

长期以来,因为收入低、设施简陋,基层医院留不住医生,也留不住看病的患者。而且在人们心目中,中国医生似乎都在大医院。为什么中国患者看病总爱往大医院跑?第一是因为支付制度。比如,不少疾病可以在门诊解决,但患者为了报销,就会选择到大医院住院。而国外很多国家的全自费医疗与保险医疗差价悬殊,可高达3~10倍,患者自然优先选择自费更少的社区诊所。在我国,两者的费用差额还没有大到让患者主动走进社区医院,一些大医院医生的医事服务费甚至与小诊所不相上下。第二是盲目相信大医院的能力。我国医院按等级技术准入,大医院技术确实相对更强一些,但不能否认,国人受“先敬罗衣后敬人”文化的影响也很大。第三,越大的医院越易吸引有能力的医生。在大医院,医生能获得更好的平台展现能力,且因为服务费偏低,大医院较大的患者流量也能让医生实现“薄利多销”的经济补偿。当小医院有能力的医生被抽空后,“首诊在社区”注定难以实现。第四,有本事的医生离开医院创业不易。除医院的平台优势外,即使不需要太多硬件要求,开办个人诊所也很艰难。以上四点决定了患者会在有限的医保报销额度下,“一次性”地寻求大医院服务。

要让看病回归原点,让患者跟着医生走,首先应让医生回归到“社会人”的状态,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和施展能力的平台。其次,医生通过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个人知名度。第三,实现支付方支付理念的回归。不管是医保,还是商业保险,都应与医生签订医疗服务契约,保证医生的薪酬体现其医学价值。医生开出的药物、检查、检验应与其收入无关。第四,患者提升医学素养。通过更多的医学知识教育,尽量缩小患者与医生沟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这是构建医患诚信的基础。第五,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它既是解决患者盲目看病的第一步,也是提升人们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

现在很多大医院在积极组织医联体,但实际上这种形式很难解决患者只认大医院的问题,相反还会巩固大医院的地位,拓宽大医院的病源。要想改变患者不往大医院跑的现状,关键还是改变支付制度,还有是多培养同质化医生,这两点做到了,看病难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当然这需要社会各界进行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行。

现有的行政手段既激励不了医生,也吸引不了患者,注定让分级诊疗走不远。而唯有解放医生,鼓励自由执业,才能让一批医生有动力到基层中来。愿医生自由执业早日实现,打造医生个人品牌,让“患者跟着医生走”成为潮流。

(环球医学编辑:王英泽)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