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管控药价?
2014-01-16
260

在我国,药价虚高一度成为催生“看病贵”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使药价得以长期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国外一些国家对药价行之有效的管控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立法管控结合价格调控计划

作为药品生产大国,英国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管制需求。英国通过立法,如1941年的《药房和药品法》、《1968年药品法》来管控药品价格,并通过“药品价格调控计划”对药品价格进行控制。总体而言,英国政府所管制药品价格分为两大类,一是针对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所覆盖的专利处方药,另一类是针对非专利处方药。英国对前者价格进行间接控制,即在确定药品价格时以控制制药公司的利润来达到价格管理的目的,对后者则通过限制最高价等措施来控制。

此外,英国政府还设有国家临床规范研究院(NICE),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即药物的定价是否合理,是否“物有所值”。

英国全科医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根据其辖区内病人数量多少给予的拨款。因此,全科医生会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乱开药”现象,不过同时也相应的产生了效率低、医疗不足等弊端。

法国:政府定价全程监管

法国实行医药分离,政府定价。医院和医生除了为住院病人提供必需药品,基本上只给病人开具处方,由病人自己到药店买药。药店要根据城市规模和街区居住人口的比例进行严格审批。

因为法国实行政府定价,所以处方药的价格也基本一致。药品获准上市后申请纳入医保范围,并同步制定报销比例和价格。。法国要求零售药店销售的处方药,生产企业必须在零售外包装上标示协议零售价格。非处方药、医院制剂以及报销目录以外的处方药中的专利药,由生产企业自主定价。

法国最高卫生委员会下属的透明委员会及保健品经济委员会负责管理药品的定价。透明委员会由来自卫生部及社会保障部、疾病基金会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对药品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并依此确定药品是否应予以报销及报销比例。

法国制定药品价格与生产制造成本没有必然联系,药品对法国总体健康水平的贡献程度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其定价思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针对不同治疗领域的药品,认为疾病的发病率(流行病学统计)越高,带来的社会负担越重。在医保资金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对高发疾病的投入越多,取得的社会效益越大。二是针对相同治疗领域的药品,认为药物提供健康服务的质量越高,产生的社会效益就越高,政府可以为此支付更多费用。

在法国,新药上市的整个定价过程原则上是六个月。若企业与保健品经济委员会未能就药品价格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延长谈判期限。通常定价过程会持续约一年。在达成协议前,药品不得上市销售。药品的报销和价格协议有效期四年,期满后将重新谈判签订报销和定价协议。

法国政府还实行专家报告制度,即有关专家可以从药理、药效、临床及药物经济学角度,对药品价格实行专家建议的制度。

新加坡:从经济入手管控药品价格

新加坡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医药分离”和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确保药价稳定,并且采取严厉的反腐措施,医生收回扣或收费过高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新加坡药品管理采取分类法,对药品的制造、进口和销售各个环节均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监督程序。与药品管理相关的法规主要包括《药品法》,规范药品生产;《药品法(广告与销售)》,规定药品广告必须先由药品当局批准后方可刊登,有关内容必须真实可靠。还有《药品滥用误用法》、《有毒药品法》及《药品销售法》。

新加坡对于药品的管理采取市场化策略,药店有权自行定价,卫生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效用。新加坡也注重通过引进仿制药来降低药价水准,但规定仿制药的有效成分和效果与专利药的差别不能高于20%,并有严格的生产设施标准。新加坡卫生部的指引规定,患者有权要求医生提供药效类似的仿制药,也可以要求由医生提供处方,患者自行从药房购买所需药品。对于医生开具的处方和相应收费,卫生部的指引也规定必须标明每一项药物及其价格。而对于购买的药品要执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包括购买者姓名和身份证信息,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以便在出现紧急状况时与患者联络。

新加坡的医生是高收入群体,主要靠提供专业服务收取费用。诊疗费也包括一定范围的常见药物。此外,新加坡严厉的反腐败法律对索取回扣这一行为将会进行严厉制裁。所以,医生收取回扣的现象十分罕见。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