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正当时 公立医院何时能“姓公”?
2017-03-08
289

医改进入深水区后,需要啃的“硬骨头”越来越多,患者很多时候抱怨医生没有医德,乱开药乱收费,加之看病难看病贵的推波助澜,导致现在医患矛盾日益加深。对此,曾对医改说“不满意”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有何良策呢?

近日,钟南山院士接受北京某报专访时说:“的确,一方面是市场逐利的现象在医生群体中也存在,这就导致了医疗人文精神的缺乏。我一直强调,医改要加上一条就是医德教育。”钟南山说,这也是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所在。他认为,医生是知识分子中很特殊的群体,除了需要有完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维护生命的责任感。“既然现在谈到尊重知识分子,首先从政府、从社会就得尊重知识分子。”

钟南山认为,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公立医院的定位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医院要解决市场化的问题?钟南山说,公立医院如果不姓公,“再多的医保,都会被它吸过去,因为它没有来源。”

“不解决医院的市场化问题,这个医院永远不会认认真真发自内心地支持医改,没有改革的动力。”他举例称,“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和创新,现在胸科的手术,两天就出院了,比原先省了63%的钱,老百姓自然是拍手称快,但是,医院的收入减少了,我们的收入也减少了,谁给我们?我们的动力从哪来?没有了动力,又能坚持多久?”

由此来看,钟南山对医改的看法可谓“深刻”和“诚实”。当下公立医院普遍“公益性”不明显,“逐利性”却十分突出,“创收至上”的价值观甚至凌驾于“救死扶伤”的职业追求至上,医生的“异化”绝非“个别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的道德水平就天然比其他职业的人要低,而说明目前的医疗体制在引导医生向善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由于医院或多或少的逐利行为,但更大程度源于政府对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的定位不清,对医院投入不足。只有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才能实现“公平可及、群众受益”。

既然公立医院在“姓公”问题上定位不明朗,医院还是靠自己的创收为主,医生的收入缺乏应有保障,还得与医院的创收休戚相关,那么,哪怕道德水平在海拔以上一百米的医生,也会在利益的诱惑面前瞬间下降到海拔以下一百米。

确保公益性,消除逐利性,是公立医院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必须破除以药补医顽疾,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零差率与药品价格脱钩补偿,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下决心斩断医务人员收入与患者就医费用之间的利益关联。

一方面,在强调公益性的同时,要设计出医院和医生正常收入的经济补偿、工资补偿机制,建立起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履行好公立医院投入、运行上的政府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职责,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保障力度,从而调动起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而不能躲避、推卸责任,不能放任公立医院“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放任医生根据看病数、开药数领取“计件工资”,进而不断陷入逐利的经济怪圈。

(环球医学编辑:王英泽)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