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儿医扩容后看病仍难?
2014-01-20
406

进入冬季以来,感冒发烧的孩子特别多,妇儿医院门诊大厅成了24小时不分昼夜的“喧嚣集市”。为了保证患者就医,妇儿医院对儿医进行扩建,但是,才刚刚扩建完毕的儿医,为何看病还是这么难呢?

家长急 孩子哭 医生忙

随着一波流感来袭,妇儿医院门诊里孩子的啼哭声、吵闹声与家长焦急的脸庞和医护人员不知疲倦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

家长带孩子看病,不光排不上队,就算打上针了也没地方坐。“挂号、看病、注射够迅速了,结果到输液大厅一看还是没有位子。”在妇儿医院输液大厅,市民初森一边拿着根木杆支着输液瓶,一边看着站在身边的儿子。由于孩子得了胃肠感冒,他一早就带着来此看病。往整个输液大厅望去,鳞次栉比的输液支架下,家长们都在急切地看着生病的孩子,不少像初森一样找不到位子的家长,只能在过道和墙边给孩子输液。

医生忙得没空喝水上厕所。“我们现在急诊开了7个诊室,内科开了14个诊室,就是要把能动用的力量都推到一线门诊去。”市妇儿医院党委书记任明法介绍,除了原本门诊的大夫,现在病房里查完房后,除了留下少量值班大夫,剩下人员一律到门诊坐诊,就这样也没能有效缓解门诊压力。下午两点多,妇儿医院急诊科主任徐静终于抽空吃上了午饭。

儿医人手不够用是直接原因

儿医已扩建,为何孩子看病还这么难?“说白了,就是人手不够用的。”任明法直言。人才无以为继,是造成儿医人手不够用的直接原因。

作为岛城唯一一家公立儿童医院,扩建后的市妇儿医院吸引了众多患者,来自山东半岛各地的患者都带着孩子前来看病。“从医院情况看,儿科医生护士都不够用。儿科门诊量7年就翻了三倍。而上周,全院门诊量一天就有5200人次,几乎比三甲医院儿科一周的门诊总量还多。很多医护人员都是下了夜班接着再上白班,确实十分辛苦。”

业内人士认为,儿科专业被取消后,新的儿科医生培养机制迟迟建立不起来,也始终没有一个培养儿科医生的规划。其结果是,10年来全国儿科医生数量只增加了5000人。

此外,儿科医生风险高、压力大、收入低,造成医科大学生学儿科的少,学校重新增设儿科专业能增加多少生源还未可知。

如何解决儿科就医难题?

解决儿科就医难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

青岛市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儿科医生从来都是最难招的专业之一,全国其他城市也都面临同样问题。任明法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目前,近10年才能培养出一名儿科医生,卫生、人事部门应在体制机制上增加儿科医师编制规模,并在可能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政策倾向。

为了吸引鼓励卫生人才加入儿科医生行列,近日,青岛市医改领导小组下发文件,规定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可突破总量限制,适当地将服务性收入部分加入绩效工资中,这样既可激励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意识,还可让他们在服务中增加收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此外,儿医创新平台的打造已是当务之急。“我们现在对人才唯一有吸引力的就是有良好的创新发展平台,有能让新人干事创业学知识的平台。例如,我们的小儿先心病微创手术走在国内前列,在世界上都有我们的声音,所以还要进一步地打造好团队,增加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任明法表示。

对于小患者到大医院“扎堆”的现象,有关人士建议,在基层建立社区儿科医生队伍,在二级中心医院投入经费开展儿科标准化建设,规定儿科基本配置,制定儿科药品目录等,帮助二级综合性医院加强儿科建设,帮助分担妇儿医院的压力。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