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恩:国家需增加投入 但不宜直接给医院
2017-04-06
451

中国医改正在火热进行中,是解决中国百姓长久的“看病难,看病贵”的一剂良方。中国政府对于医疗改革的决心之大,传递给国人以信任和信心。但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看病并不贵,医改的之所以难是因为政府舍不得花钱。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作为该领域的全球范围内的顶尖学者刘国恩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平均住院费远超人均收入 世界罕见

虽然说我国的医保已经基本实现全部覆盖,但是其支付能力极其有限。刘国恩表示,当一个国家80%以上的人要自己掏腰包来看病时,如果看病钱不是很贵,普通人可以承受,那么情形也会好些。但问题是我国这么多人保险的支付很有限,而现在中国医疗费用又很贵。例如,北京市的三甲医院,平均一次性住院费用已经超过了两万块人民币,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人均收入,这种情况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是见不到的。从国外的大多实践中,人均一次性住院费用不应该超过一年的人均收入水平。

中国有接近10亿的弱势群体完全暴露在这无法承受的疾病风险打击之下,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社会问题,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所以,如何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就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第一大问题,也是中国目前医疗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医改的之所以难是因为政府舍不得花钱?

那么,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很少吗?据了解,中国的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只有17%左右,这个指标在国际比较分析中是非常低的。所以,不管是何原因,社会各界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国家需要加大对卫生医疗领域的财政投资力度。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医改是缺钱的事,但不完全是缺钱的事,更为重要的国家投入的这些钱如何合理的来花?

对于如何花钱,目前的观点分为两派。第一种思路是政府主办模式,政府应拨足经费给医院医生,让医院医生恢复公益性。这个思路隐含的前提假设是: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本是“公益人”角色,只要拨足经费给医院医生,恢复成公益人会是水到渠成。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关于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人”行为的前提是医院都是圣人,没有贪欲。第二种思路,破除垄断,充分竞争。高端的大型公立医院,尽管持续不断地高收费,人们还要排长队去等好几天,解释只有一个:供不应求!收费贵,利润高,而又可以长期保持下去,这只说明该市场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垄断的市场。

刘国恩认为,要想使某种产品的高额垄断价格下降,市场竞争和开放市场是最佳选择。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竞争开放促进和鼓励社会资本,增加供给,价格下降,病人受益;二,竞争开放鼓励创新,促进创造力,优胜劣汰,从而增加长期效益和福利财富;三,竞争开放扩大每个人的公平创业机会,这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刘国恩认为,国家需要增加财政支持,但不宜直接补给供方机构,应考虑通过健康保险的形式,赋权需方,增加需方的规模谈判能力来团购医疗服务,形成制约供方的有效竞争机制。这样做不仅会确保提高国民就医的公平可及性,也必然迫使低效的医疗机构提高效率,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否则被淘汰出局,从而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