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医患本应是共同对抗疾病的亲密战友,可如今患者和家属打骂医生的现象很常见。我们不禁要问:怎么会这样?医患矛盾如何破解?医患关系如何缓解?
18日,山东省人代会青岛团就医患关系的分组讨论中,省人大代表李显升说,现在一些医生看病时,会下意识地让病人站在身前,再不敢让病人站在身后了,可见医患关系有多紧张。那么,医患关系缘何如此紧张?
医患关系紧张根源一:与医生水平、服务态度有关
省人大代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导单若冰表示,她现在最想说的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医患关系太差了,患者和家属打骂医生的现象很常见,怎么会这样?
单若冰话音未落,坐在她对面的省人大代表、青岛某集团董事长徐恭藻马上插话:“那你有没有想想为什么医生在国外受人尊重,在国内却这样?”徐恭藻接着举了身边一个例子,一个患病的孩子由爸妈、爷爷、奶奶多人陪护去医院扎针,值班护士扎了3针也没有扎进患儿血管,家长们当时就发火了。“所以说,医生的水平、服务态度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徐恭藻代表说。
医患关系紧张根源二:医生太少
两位代表正争论不休,旁边又有省人大代表、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夏临华加入论战。夏临华分析说,国内医患关系之所以比国外紧张,是因为医生太少,一些医生一天做好多台手术,手术效果和服务态度肯定会受影响。
医患关系紧张根源三:医患矛盾个案在网上被放大了
单若冰说,由于生命科学发展的局限,国内外医疗机构都存在一定的误诊比例。但进入自媒体时代,一些医患关系中不好的个例被迅速放大,损害了医患之间的信任。父母一代是医生的,很多不愿意让子女干这行。等我们老了,谁给看病?
代表用亲身经历谈医生之苦,探讨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1、为缓解医疗资源的紧缺,必须加大对医疗的投入。
一直在旁倾听辩论的青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鲁明表示,青岛一家新建大医院,未做什么宣传,开业两天床位就全满,印证了医疗资源的紧缺程度。
王鲁明还讲述了亲身经历,有一次他陪母亲到青岛某医院看病,排了两三个小时队轮到时,看到坐诊医生桌前放着包子和菜,一问才知道,因为患者太多,坐诊医生没时间去吃饭,很多医生因此得了胃病。“咱说的这还是城市的情况,农村怎么办?”王鲁明说,为缓解医疗资源的紧缺,必须加大对医疗的投入。
2、全社会应进一步尊重医护人员的劳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
省政协委员、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王玉谈及当下医患关系,深有感触。他表示,自己现在看个病都提心吊胆,有时说错一句话就能引起医疗纠纷。王玉说,自己曾经碰到过一个来看病的患者,随身携带录音笔,看病的时候一直在录音。幸亏最后没出什么差错,要不这就是个事儿。
对此,省政协委员、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王新生认为,全社会应进一步尊重医护人员的劳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都说尊师重教,是不是也可以提个尊医重护?
王新生表示,每次在突发事件时,例如非典、禽流感等,医护人员的工作都得到了社会认可,但是过后就销声匿迹了,“甚至对我们要打要杀”。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和手段,让医护人员感到从事的是一份有尊严、体面的工作。
目前,由于暴力伤医事件的频发,医患冲突的不断升级,医疗界有关医患关系的探讨此起彼伏,滔滔不绝。任何矛盾的激发肯定不是一方的责任,医患双方都应由此反思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应该多多听取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莫让患者把所有不合理的矛头指向医生,莫让医生为不合理政策买单,莫让医患最终仇视彼此,这样的后果只能是全社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