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多点执业前景可期
2013-09-25
370

近日, “深圳试点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夭折”、“深圳版多点执业改革方案搁浅”,引来业界高度关注。相关人士认为,医师多点执业符合医改大计方针,值得鼓励和肯定,寻合到理契合点,可期待其有为前景。

多点执业需求巨大 功能属性符合医改大计

医师多点执业并非新鲜事物。一直以来,公立医院医师兼职民营医院、院外行医、外出会诊、对口支援社区、农村等形式的医师诊疗行为本应都属于医师多点执业范畴。此类诊疗行为发生的频率之大,也客观反映了多点执业需求的日益增长。

在行业内,医师外出“走穴”、“开飞刀”算是“公开的秘密”。因为民众就医需求巨大,优质医师资源的稀缺,外出诊疗行为为患者就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能为医师本人带来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政策能够在这方面放开,并规范诊疗、收费等行为,对于民营医院和就诊患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毕竟,规范的政策可以遏制一些权威医师开口要天价诊疗费用的现象。” 一位民营医疗机构该负责人说。

从现实需求看,医师多点执业可以算是一个改革方向,且符合医改大计方针。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放心保)试点工作评估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直言。他认为,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实施必须符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即改革目的在于提高诊疗效率和诊疗品质、降低诊疗服务成本、增加诊疗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公平性。

魏际刚表示,推行医师多点执业符合国际潮流,其兼具优化医师资源配置和提高诊疗效率的功能属性,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体要求相符合,政策前景可期。

按部就班 强化监管 促多点执业效用达成

对于坊间认为本次深圳《细则》撤回原因是“步子迈得太大”的猜测,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名誉主任陈育德给予了支持。在他看来,国家已然明确了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方向,就应该先在小范围内形成经验,继而逐步总结形成可在全国使用的办法,但切忌过快,应该按部就班。

“不经批准可以随意多点执业,可能是《细则》最大的矛盾。”陈育德说,医疗行为一旦出现问题,责任承担是医生个人难以应对的,而多是在诊疗事故发生后由其所在单位,即院方出面解决。因此,在多点执业的诊疗行为中,医师的责任认定和监管至关重要。陈育德认为,医师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按步骤设计,不宜一下子放开。

魏际刚也认为,加强监管是医师多点执业施行的前提条件,毕竟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居民生活服务,自身必须涉及全过程监管问题。但是如何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还需要《细则》进一步明确。“监管不一定是对医师本人监管,更应该对医师的诊疗行为进行监管,一旦发生诊疗事故,可做到有证可查。” 魏际刚说。

魏际刚强调,这还需要监管理念的转变和放开,以医师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医改庞杂工程的有力突破口,势必需要逐步在医疗市场和政府行为间找寻合理契合点,配合医改各环节改革联动推进,方可期待其有为前景。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