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立医院医改今后走向再度成为医改讨论的焦点。有人撰文指出美国市场化医疗之路的“失败”,呼吁中国医改不能走向市场化。也有人针锋相对,说主张走非市场化之路的人是“别有用心”!那么,医疗究竟该不该引入市场化?医院和医生的该不该“逐利”?公益性与逐利之间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
别让“市场化”背锅
中国的医改始于社会对所谓“看病难”、“看病贵”的诟病,先不用讨论这个命题是否恰当。造成这种社会问题的机制首先和“市场化”并不沾边。因为,众所周知,中国现行的是持续了几十年的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的医疗体制,这种体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行政管理而非市场运作。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所有管理者制定各项管理政策的初衷都不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然而,以药养医、过度医疗、医疗腐败和回扣的大面积泛滥,却让我们更找不到理由质疑过度的行政管理究竟是不是一条正确的方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人却把以药养医、过度医疗、医疗腐败和回扣的乱象归咎于医院过度“市场化”的“逐利”行为。
需要澄清的是,中国的公立医院从来没有真正地“市场化”过。因为医疗市场化并不是简单说说或无关大局的几条政策就能形成的。医院的市场化过程应该是中国医疗资源,包括医生、设备等软硬件,按照市场规律的价格自由流动、自由配置,最终达到市场平衡的过程。我们的优质医疗资源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医院,而且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也从未被动摇过。那么,把当前的医疗乱象归罪于医院的“市场化”是否有悖常理?让“市场化”背锅岂不是让人笑话?
恰恰是非市场化体制下公立医院目前的公非公、私非私的困扰,难以避免地造成了真正的市场规律无法发挥“无形的手”的调节作用,反倒让“公益性”大旗绑架之下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不能堂堂正正地获得应得的服务收益,却助长了权利寻租、过度医疗和回扣的滋生。
“逐利”不是猛虎 是规则之下的动力
医改存在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医院不能“逐利”,医生更不能“逐利”,要讲“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公立医院要讲公益性,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医疗费用要“降价、再降价”,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些“深入民心”的宏伟目标虽然让患者欢欣鼓舞,以此为指导思想的医改措施虽然不断出台,遗憾的是预期目标不仅未能实现,有些地方反而更贵、更难!
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医疗服务,以至于我们把“逐利”和“公益性”完全对立取来,不能认可医疗服务合法合规“逐利”的存在,更没有为这种“逐利”寻求市场规则的动力!
美国、英国、日本,无论是哪个国家,之所以老百姓可以享受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哪个国家不让医生挣钱?而哪个国家有因为放开了所谓医生的“逐利”而造成了像中国这么严重的“回扣和过度医疗”问题?可见,罪魁祸首不是“逐利”,而是怎么“逐利”,即医疗的规则问题、体制问题!
事实上,正是因为美国医生可以挣大钱而且有尊严,才使得年轻人愿意学医,并有更强的意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了好医生,老百姓看病才不难。而在中国却是截然相反的局面:老百姓不断抱怨看病贵、看病难的同时,又希望医生“无私奉献”,甚至我们的体制和政策为了“赢得民心”,也都把医院和医生所谓的“逐利”视为猛虎,结果是看病更贵、更难。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要把“逐利”当成猛虎,它其实是规则之下的医疗进步的动力!
医改在继续,公立医院的改革需要注入“市场化”的活力。多年的医改现状告诉我们,医疗的市场化也许不是万能的,但不正确地理解“市场化”和所谓医疗“逐利”的问题是万万不能的。中国社科院朱恒鹏教授曾指出,美国医改药方,在于发挥市场机制去追求平衡;而我们则需要先给市场力量解套,培育打破旧体制的力量。公益性与逐利之间不是鱼和熊掌而应当是相得益彰!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