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多地医院传出儿科停诊限诊消息,“儿科医生荒”现象不断引发热议。但在“儿科医生荒”现象存在的同时,也存在另一种现象,即知名医院儿科夜间急诊“爆棚”,一般医院却门可罗雀!
患儿家长诉说夜晚带孩子看儿科急诊的艰辛历程
我是一名新手妈妈,孩子刚8个月大。前天半夜,孩子突然发高烧,家里没有退烧药,我们只能等到早上药店开门再买。孩子早上吃了退烧药,睡了一下就退烧了,可过了一个小时,又开始烧,这次烧到了39℃。我和孩子爸爸给他洗了个温水浴帮他降温。隔了大概5个小时又给他喂了一次药,退烧了,可到了晚上8点多又开始烧,烧到了快40℃。我和孩子爸爸抱着孩子去了同济儿科医院。
到医院时10点半,我天真地以为晚上人肯定很少。没想到一挂号已经是870号,当时叫号才到713号。我带着孩子量了体温,39.6℃,心急如焚的我问护士能不能优先考虑一下我们,被一口回绝。护士就问了孩子吃药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抱着孩子到诊室一看,只有一个医生看病,被一堆家长打了围,不少插队的。孩子在我身上都快烧抽搐了,于是我也选择了插队。我知道这么做不好,但我没办法。即使如此,我还是等到了凌晨两点多。
医生给我们开了化验单,之后隐隐约约听到后面有人在吵架。拿了结果去找医生才知道我的病历被没收了,说是我插队引起公愤了,叫我等叫号看结果。
这一等就等到了凌晨4点!保安拿了865~870等5个号进诊室。5个号看了40分钟,因为中间有很多人插进来看结果,还有一个120送来的孩子和两个烧抽搐的孩子。反正等到我的时候已经4点40分了。医生说孩子是病毒感染,开了药让我们回家观察。
真正看病过程总共两分钟,可我们等了快整一晚!我看了下,半夜来看急诊的孩子90%都是发烧,就不能多开几个诊室吗?
同济儿科不是个例。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夜诊数随着总体门诊量的增长而增长,每晚就诊量270人左右。急诊部主任医师张芙蓉介绍,夜间是4个医生两班倒,每班两个医生又分为普诊和急诊。一般来说,从晚上7点到10点是就诊高峰,这个时间段,两名值班医生平均接诊量有百余人次。作为应对,夜诊有专职护士负责启动应急机制,医生如果忙不过来,可以通知住院部,调配值班医生支援急诊。
这边夜诊“爆棚” 那边却门可罗雀
同济医院儿科和武汉市儿童医院晚上患者爆棚,但连日来,记者探访武汉市中心医院、三医院、汉阳医院等多家医院却发现,这些医院晚上都有儿童夜诊,然而门可罗雀,患儿无须等待即可就诊。
连日来的夜诊探访中,记者并没有碰到一例病情危重的孩子,绝大多数是感冒引起的发烧。而有的家长选择夜诊,一是因为白天要上班,再一个不想耽误孩子上学。
儿科医疗资源匮乏 如何解决?
儿科医生告急,已经不是新鲜话题。这几年地方乃至全国两会上,都有代表或委员针对儿科医生缺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儿科医生稀缺,大致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其一是医生培养方面——1983年我国曾设立儿科本科专业,但从1998年开始被合并到其他专业,直观上导致专业儿科医生的衰减。其二是更现实的因素——在现有薪酬体系之下,医生的收入很大程度来自药或者医疗器械,相对而言儿科医生通过“以药养医”创收的空间不够大,因而整体收入偏低。再加上医疗对象的特殊性,孩子表达病情等未必很准确清晰,而家长比较容易因为孩子的病情变化情绪激动,所以儿科也是医患冲突比较激烈的领域。“收入低风险大”,这在客观上也让很多人不愿意当儿科医生。
有关专家表示,应对儿科医生荒,一是补充基层儿科医生数量,加大儿科医学生的源头培育。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加大儿科专业学生的招生和培养。一名合格儿科医生的成长期需要15年,由医学院校培养的源头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第二,通过规范化培训“输血”,提高儿科医生的诊治能力,这是实现分级诊疗和解决“看病难”的良方。此外,只有基层儿科医生的数量和结构强大了,病人才会留在基层医院,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医改要求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对病人的分流分级就诊来破解“看病难”和“医生荒”。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