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必修课:学会尊重和敬畏
2017-05-24
260

“医疗,首先需要所有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和敬畏生命。”这是谢汝石医生给所有青年医生的忠告。

尊重他人 不论身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的时候不只因为“传道授业解惑”才称呼他人为“老师”,更多的时候是为表达一种尊重。提起在中山医科大学上学的时候,谢汝石说:“我刚进入校园后,有一天请教我们的年级刘端华老师,在学校里如何跟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她告诉我,对于在学校里见到的工人、保洁员,都应该称呼他们‘老师’,因为没有他(她)们搞卫生、烧开水、煮饭,我们就没有这么舒适的学习环境。就这样,我到目前为止,在校园里见到所有的人都称呼他们‘老师’。”

进入医院实习后,除了那些带教的主任医师,能够让医学生视为“老师”的还有同门或者其他科的医生护士,甚至还有治疗的患者。“患者用他(她)的病痛,甚至是生命来提高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对疾病的探究,我们的每一个技术的进步都是我们的患者给我们的。”谢汝石这样解释他对于“老师”一词的理解。

尊重知识 关注实践

在医学实践中,尊重不仅是对有生命的人,对医学知识本身也应该尊重,做到活学活用、熟能生巧。医学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科学。上过医学院的学生都知道学医的辛苦,每一门科目,那么多的内容都需要记住,但不是说死记硬背。医学的逻辑性很强,每一个生命现象大多都是可以用基础的生理、生化、病理和解剖来解释的。所以,基础知识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是重中之重。当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学也是一样,所以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同时,医学还是一个实践性的科学。每一个临床医学生都需要在医院的真实环境里,在带教老师的眼皮底下学习和实践。所以,医学这门学科需要一代代的传承,需要有一个集体和团队。一个医疗大师或者说专家的作用不是做多少手术,看多少病人,而是建立什么治学精神、带多少学生和解决多少疑难问题。

现在,有些地方“土豪”地引进个别“人才”。这些“人才”到了地方后马上开始霸地盘,要利益。这样的治学精神马上就遭到了原单位医生的抵制,这些“人才”自然在这个地方就慢慢变成了“土鳖”。没有很好的治学修养,没有良好的包容态度,医生基本不会成为大师。

尊重科学 敬畏生命

作为医护人员,敬畏生命是一条应该时刻谨记的准则。谢汝石回忆起第一次上解剖课时叶鹿鸣教授对他们说的话——“你们每一次做解剖实验的时候,都要秉着对捐献遗体的病患的崇敬之意,他(她)们对医学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此后,我们每一次解剖实验,叶鹿鸣教授都会在实验室巡查,对于不正确的解剖方式他会耐心指导。但是如果看到哪个同学不尊重人家的遗体,他会马上对其进行严肃批评。这个场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

医疗是一份崇高的事业。每一个医生开始学医的时候,都会带着情怀,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好医生。在这个热爱的事业中,学医的人最容易得到满足或者说成就感。当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治好病患,当患者家属露出感恩的微笑时,工作中的劳累会被冲刷,烦恼会被忘却,在医事工作中得到满足。这就是医学之伟大!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