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时代充斥着物欲和躁动,在人们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内心却又极渴望“诗和远方”。作为医者,怎样在浮躁的环境中坚守初衷、修身养性、济世救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古代大医家不仅满腹经纶,而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贞洁的情操,是现代医者应该学习的对象。对于这些贤德的医家专门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儒医”。
儒医原本是指读书人出身而行医的人,现在普遍指思想道德高尚、文化素养深厚和医学水平高超的医者。儒医始称于宋代,“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宋代设立了特有的教育机构——医学,它完全仿照太学之例。宋徽宗还颁诏,将医学脱离专管宗庙礼乐的太常寺而隶属国子监,从而使医学纳入儒学教育体系,以“教养上医,广得儒医”。并且按等级任命医官,使儒医的地位得到确立,从而开辟了一条“医而优则仕”的道路。
邹韬奋在《无所不专的专家》中认为:“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之上却加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是读书人也。于是读书人不但可以‘出将入相’,又可以由旁路做‘医’。”由于儒学在封建社会各学派中崇高至尊的地位,因而“儒医”是对医家最高的称誉。
想要成为儒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在德行操守和医学造诣上更高一筹。儒医的特点可概括为医德高尚、格物致知、坚持真理十二个字。医德高尚的前提是孝亲尊师,这也是孔孟之道、忠孝之本的基础。古代医家有很多就是为了奉养双亲而走上学医之路的,正所谓“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儒与医皆求“仁义”、“精诚”,仁者爱人,医者精诚,将行医治病、救死扶伤看作医家的本分,是笃行“仁道”的自然之理。格物致知而著书立说是儒医是第二个特点,现存的古代医药典籍大部分由儒医、儒家所著。著名的典范有元代医学家朱震亨,他不仅自己不曾放弃在理学上的学习,还将此种要求贯彻于其弟子,“盖以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作为儒医,必须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有剔除封信糟粕因素,才能促进医药科学的发展。因儒医以儒学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为依归,故很多儒医大家坚决反对滥服“丹药”、十分厌恶巫术。
所知的古代儒医可分为五种类型:
“久病成医”,为治己病而习医。晋代著名学者皇甫谧因患风痹疾,于42岁始自学医学,著《黄帝针灸甲乙经》,被后世誉为“针灸鼻祖”。金代医学家麻九畴通晓经史、涉猎颇广,“因疾从子和学医,遂尽得其妙,济活甚多”。
孝养父母,为治父母病而习医。张仲景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儒学思想与医家观念本为一体,儒家知识分子要时刻保证君父的身体康健,进而达到振济黎民的目的,就必须学习并精究医术。北齐医学家李元忠自幼就确立了高尚的志向,以孝敬父母闻名乡里“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同样以父母生病始发学医最终成为大医家的还有朱丹溪。他幼年丧父,母子相依,“震亨三十岁时,因之(指震亨母亲)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宋代理学家程颢认为:“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慈不孝。事亲者,亦不可不知医。”他同时还认为:“今人视父母疾,乃一任医者之手,岂不害事?必须识医药之道理,别病是如何,药当如何,故可任医者也。”意思就是如果自己不懂医理,任凭庸医治疗父母的疾病也是一种不孝。
拯救时人,为保全亲族而习医。战乱时,疾病肆虐导致宗族的整体灭绝成为儒家知识分子最为担忧的灾祸,因此选择从医道路就成为维护宗族延续的必然选择。东汉医家张仲景本为南阳太守,后因大疫横行而投身医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后把自己治疗伤寒的心得著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誉为“医圣”。
仕途不顺,因科举失利而习医。“学而优则仕”是儒家知识分子的普遍追求,但真正能够通过科举实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人少之又少。金代医家李庆嗣,考进士不中转而弃文学医。后研习医书,略有心得,于天德间大疫时,对看不起病的患者治疗施药,救活了很多人。无独有偶,金代名医张元素本为儒生,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岁时应试经义进士,因“犯庙讳下第,乃去学医”,后成为易水学派的代表性人物。
洁身自好,为避世不仕而习医。当权者政治黑暗,有理想、有情操的饱学之士往往难以实现抱负。这些人中有很多除了选择寄情山水、避世隐居,也寄希望于从医以实现拯救世人的理想。隋唐名医孙思邈“通百家说”,先后拒绝过隋文帝和唐太宗给的官职。《古今医统》中记载:“李云卿,不知何郡人,博通经史,善医,隐庐山,以济人为心。千里之外,来求疗病者如市”。
为悬壶济世刻苦钻研医术,为拯救黎民选择迂回学医的道路,为坚持真理不惜得罪权贵……这些古代儒医的行为无不彰显了“儒医”二字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们的傲然风骨、高尚情操和不屈精神是当代医者应该尊敬和学习的地方。当今社会,更需要医者秉承儒医的美好品德,使患者获得如沐春风般的医疗体验,医患双方共创一个和谐、舒适的医疗环境。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