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视触叩听”的回归!
2017-06-30
351

视触叩听本是医生的基本功,无奈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进则医生退,很多医生患上了“仪器检查依赖症”,基本功近乎完全荒废,甚至离了检查设备基本不会看病。但凡事都有例外,近日一名医生通过观察发现,陪同患者看病的家属患上了肢端肥大症,从而让这名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治,挽救了生命,获得了大家的点赞。

原来,湖北武汉58岁的赵先生陪同妻子去医院看病,没想到自己被接诊的李医生多看了一眼,竟查出大脑里长了垂体瘤。从赵先生一进诊室,李医生就注意到他有肢端肥大的特征。肢端肥大患者绝大多数由于垂体长了一个小瘤子导致生长激素过度分泌,使身体出现一系列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外貌的改变。若垂体腺瘤继续长大,轻则导致视力下降、眼睛失明,重则引起头痛、呕吐、昏迷乃至死亡。

人们在为赵先生感到幸运的同时,也纷纷为接诊的李医生点赞。一方面,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很多医生都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事原则,李医生的“多事之举”诠释了什么叫做医者仁心。另一方面,李医生一眼就能“瞧”出病来,避免患者家属出现更大危险,可见视触叩听的基本功没有丢。

望闻问切、视触叩听,这种多少年来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基本诊断方法,最能体现医生的医术和医德。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生的基本功已经让位于X光、CT、MR一类的检查设备。当大笔大笔先进仪器的检查账单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又不禁要问:“到底是实惠耐用的听诊器真的落伍了,还是不爱担风险的心理和高额检查费的经济效益迷失了医生的心?”

一位医生曾表示“是因为‘利’和‘名’在作怪。当创收成了医院的工作重心,当科室业务量成了与医生个人收入挂钩的考核指标,当开单费成了获取奖励的“捷径”,种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也就在所难免。这时,先进的医疗设备,先进的诊疗手段,便成了某些医生从病人身上刮钱的工具,以致刮出“天价医药费”!另外,“名”也是一个因素,一些医生对自己的基础诊断技术不自信而过分迷信新的仪器检测技术,为了不出医疗事故、少惹麻烦,只要遇到患者就开出一大摞的检查单,将所有的事情都推给机器去做。这样就算以后出了问题,也可以找一个替罪羊——都是机器惹的祸。

我们不想否认,科技的进步,新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的出现与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速度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视触叩听等基本功可以“退役”了。很多医学专家认为,临床检查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管有多少高精尖设备,视触叩听都不应该被丢弃和冷落。对于心肺疾病来说,听诊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手段。例如,用听诊器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医生过度依赖高级设备,而放弃了听诊器,就会降低临床诊断能力,最终成为“机器的奴隶”。

还有这么一则笑话来讽刺医生的“机器依赖症”。一个51岁的刘姓病人因心电图呈直线而被宣布死亡。在“死者”被推往太平间时,家属发现他动了动手指,赶忙把他推回病房,医生很不情愿地连上仪器一看还是直线,“死者”家属还为此遭到训斥。刘的家人又把“死者”推到隔壁病房再做心电图,证实刘果然未死。事后发现那台“草菅人命”的心电图机5根导线中竟然断了4根。

机器永远难以完全取代人,更何况病种千变万化,病情千差万别。因此,作为医生,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经验积累,把提高自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放在第一位,这是医生的基本功,也是区别好医生和差医生的重要标尺。医疗还是一个情感过程,仔细询问病情和做好基本检查就是医患沟通情感的最好平台。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