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下无痛(一):曾是消遣取乐的妙招
2017-07-06
428

​ 在今天看来,麻醉止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所有的外科手术,即使是截肢、肾结石这样大型的手术,的确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痛苦之状可想而知!虽然在十八世纪末,化学家就先后发现了笑气和乙醚,但这些发现首先成了十九世纪一种时尚的消遣、取乐的妙招。

每一个临床医生应该都不会忘记第一次在临床外科见习的情景:宁静的手术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药水气味,柔和的无影灯下,病人的手术部位已经被认真消过了毒,负责麻醉的医生站在靠近患者头部的地方。外科的示教老师和助手、护士穿戴整齐,站在手术台前。明晃晃的手术器械按照手术的步骤依次排好。在大家的注视之下,外科老师用镊子轻轻地试试皮肤,患者毫无痛觉。这时候,老师朝大家点点头,随即用手术刀娴熟地切开了皮肤,紧接着就是止血、清理创口、分离组织、暴露手术部位。一切都在无声之中快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完美得就像是一部用心灵演奏的交响乐。我们除了赞叹、钦佩,几乎谁也不会去考虑,如果病人没有经过麻醉又会是什么情景!

但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所有的外科手术的确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东汉时期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我们既为华佗的高超医术而赞叹,更为关羽的巨大毅力而感动。每一位看过好莱坞著名电影《飘》(Gone With The Wind)的观众也不会忘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在亚特兰大的临时医院里,密德大夫在完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用钢锯为伤员截肢、再用滚烫的燃油烧灼断肢的残端时,伤员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惨叫。正因为这样,过去的外科手术台上常常需要用结实的皮带把病人事先“固定”起来,以防挣扎,出现意外。即使这样,仍然有不少患者因为剧痛而放弃手术,或者在手术台上撒手人寰。事实上,在没有麻醉的时代,外科手术的过程常常被描绘成十分残忍、可怖的场面。用十九世纪费城一位著名外科医生John Ashhurst在1896年的话说,这样的手术“一方面需要外科医生高度的勇气、精湛的技术和迅捷的速度,另一方面则需要病人付出极大的忍耐、承受非人的痛楚、接受少有的屈辱”。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止痛方法,外科手术学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绝大多数手术只限于体表部位和简单的技术,以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对于那些深部、复杂、精密的手术,几乎无法涉及。

除了外科手术之外,另一类最为常见的疼痛是初产妇在分娩时所遭受的剧痛和口腔科拔除病牙时所经历的痛楚。所以,寻求有效的止痛方法,真正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界,特别是临床外科、妇科和牙科的梦想之一。

有趣的是,西方医学界这种“寻求止痛方法”的努力在早期却受到了基督教会的严厉谴责。在教会看来,人之所以罹患疾病、经历痛苦,是因为犯有某种罪孽,所以受到上帝的责罚。甚至有的医生认为,疼痛是疾病应有的一部分经历,适当的疼痛会促进病人的恢复。而妇女在分娩时所经受的剧痛更是罪有应得,不可饶恕。因为《圣经》上明确指出,夏娃在伊甸园里诱惑亚当偷食了禁果,所以上帝将他们逐出伊甸园,并惩罚她们永世经历分娩之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尽管如此,一代又一代的医生依然在尝试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在外科手术时的痛苦。例如我国东汉时期名医华佗所用过的“麻沸散”,埃及人、波斯人也都用过不同的草药为患者止痛,欧洲人则使用催眠、冰冻、鸦片、烈酒来达到短暂的麻木、沉睡,期望减轻手术所造成的疼痛。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类止痛方式的效果和局限性。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初,才终于在美国有了真正的突破:这就是化学止痛剂氧化氮气体(笑气)与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

早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莱斯理(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就成功地合成了氧化氮气体(Nitrous Oxide)。此后不久,另一位化学家戴维(Humphrey Davy,1778—1829)对这种气体的特性进行了检验。1800年,他在刚满22岁时出版的一本专著里明确讲到,这种新合成的无色气体,略带甜味,吸入之后会使人产生明显的欣快感,常常会大笑不止,所以被人称为“笑气”。如果吸入到一定的剂量,还会使人失去痛觉。他甚至提示说:这种气体有可能被用于外科手术的止痛。大约在1818年,英国另一位杰出的化学家,戴维的高徒法拉第又进一步检验了另一类早在十六世纪就已被合成的气体“乙醚”(Diethayl ether)的特性,证明它也像氧化氮气体一样,可使人产生欣快感;如果吸入到足够的剂量,同样可以使人变得麻木而失去痛觉。我们永远无法解释:如此重要的一项发现,一项可以直接用于临床外科的“灵药”,居然在四十多年里没有得到医学界、特别是外科学界的重视。难道医学界这一次真的变得“麻痹”了?

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科学界对于笑气和乙醚的这些有趣的发现首先成了十九世纪一种时尚的消遣、取乐的妙招。不少人在聚会的时候,都设法弄来一些“笑气”或乙醚,争相吸入,不久便开始兴奋起来,乐不可支。人们在房间里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即便是擦破了皮肤、碰伤了手脚,也全然不知。甚至还有头脑灵活的人干脆把笑气、乙醚当作一种专门的娱乐方式,吸引人们买票,观看吸入笑气以后丑态百出的表演。

最早从这种取乐场合得到灵感,想到把笑气和乙醚用于外科止痛的,是美国南方的一位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名叫克罗夫·朗(Crawford Long,1815—1878)。而关于克罗夫·朗如何将笑气和乙醚用于外科止痛的故事,请看本网站下期报道刀下无痛(二):美国乡村医生克罗夫·朗。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