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自由执业作为业内呼吁已久的话题,一直被视作盘活医疗资源、激发医疗体系活力的关键之一,并被寄予解决看病难的厚望。然而,多点执业政策出台被认为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近期备受关注的深圳医生多点执业改革方案的搁浅,更是让医生们对自由执业的美好前景感到失望。
为何医师多点执业一直“叫好不叫座”?医生多点执业对我国医疗体系究竟有何优劣?施行多点执业,是否应该构建新的配套制度?而最终,在各方努力下,我们的医生究竟能否成为真正的自由执业者,像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生那样,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新医改方案的亮点:探索医师多点执业
我国医疗系统一直面临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分配垄断的弊端,阻碍了全民医疗的实现。医生是医疗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其情况更是如此,一直以来我国优秀的医疗人才多集中在大型三级医院,而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缺少相应人才,偏远山区的卫生站则更是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那么,是否可以让好大夫走出大医院,到社区或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去执医呢?这在现行的法律上是行不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这明确限定了注册医师的工作地点和执业范围,异地行医就是违法。但在现有医疗体制下,医生的价值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医生到其他公立或民营医院“走穴”,已经成了公认的潜规则。
200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开始了我国医师制度从定点执业向多点执业的转变。这一政策旨在使医师“走穴”合法化,让医生合法获得体面的收入。此外,引导更多患者到基层医院就医,扶持社会办医和民营医院,解决众所周知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此政策下,各方媒体报道几乎都对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叫好”;医生更是对此项改革表示了大力的支持,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4%的受访医生支持多点自由执业。那么,《意见》的出台,是否真正带来了解放医生的曙光?
多点执业可能只是看起来很美
在2009年出台《意见》后,原国家卫生部在部分地区进行多点执业的尝试。医师多点执业是指有一定资质的医生,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等条件下,在多家医院看病、做手术,其实质就是医生兼职行医。
医生多点执业刚刚出台,很多人将它视为破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缓解就医难的良药,但实行以来效果并不明显。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在此之前的规定中都要求,自由行医需要原单位的审批。所以,以深圳市为例,从2010年,截至到去年12月,3年的时间里,整个深圳只有36人获得批准。其中,还多是即将退休或延退的老医生。医院不允许医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变相限制了兼职医生的晋升空间,这就让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变得困难重重。
深圳市多点执业《细则》搁浅
最近,深圳市医师多点执业的改革方案,《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细则》(下称《细则》)的搁浅引起了公众的热议,各大网站纷纷报道。相比之前的默默无闻,此次深圳新规之所以能引起关注,更多的还是在于相关细则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规定不仅指出,深圳中级以上的注册医师想要多点执业不再需经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直接网上备案即可。此外还特别说明医生执业地点数量不限。然而,在广东省卫生厅同意在深圳市试点多点自由执业后,深圳方面突然赶在发文前忽然撤销了该方案。
作为在全国率先试点医师多点自由执业的城市,深圳新方案的“夭折”,不禁让医生们对自由执业的前景感到失望。为何医师多点自由职业一直被“叫好”却从此再无下文?在该政策改革下对我国医疗体系究竟有何优劣?
医师自由“走穴”合法化可能带来哪些好处?
1、优化医师资源配置。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生都属于自由职业者,优秀的医疗人员分布于各个级别的医院。而目前我国优质的、经验丰富的医师多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其他医院的人力资源较为短缺。在我国施行医生自由执业有利于让医生变为社会人,促进医生的自由流动,解放生产力,参与竞争。
2、缓解医患矛盾,杜绝灰色收入。长期以来,因阳光收入低下,不少医生选择私下到其他医院“走穴”赚取灰色收入。此外,在“以药养医”政策的大环境下,不少医生为了增加收入对患者进行过度处方、收取回扣。这些行为破坏了医生队伍的形象,让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而新医改主张以技养医,医师可多点执业,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调节收入,在缓解了医患关系的同时杜绝灰色收入,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医生的待遇。
3、引入竞争,使医生提高医术。让医生多点自由执业,为在同一医院工作的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生之间引入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可引发竞争力,有助于医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保持高的医术,可能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就医。
医师自由“走穴”合法化可能带来的哪些弊端?
如果将医师自由“走穴”合法化,可能带来很多相应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医生的精力有限,如果医生忙于赚外块可能导致体力和精力的严重透支,上班时可能精力不集中,影响工作质量,容易引发医疗事故;
2、在医生“走穴”的同时,其他医务人员呢?例如护士等工作量加大,也会造成内部的矛盾,并且其他医务工作者是否也能像医生一样走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医生可能会使用本院的设备用于其他患者,而院长可能最为关心的是,一些大专家可能会带走“患者资源”,这些都为公立医院的利益造成损失。然而,也有专家对以上担忧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
医生体力和精力的严重透支并非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本身所造成。事实上,目前在大医院的骨干医生中就已经是普遍存现象,为什么在现行体制下不担心,却要假设到还没有开始的“自由执业”头上?再进一步,对当前医生体力和精力的严重透支进行具体分析,可能会发现: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行医疗体制造成的患者向大医院过度集中和医院行政管理制度不断收紧占用医生行医时间过多所造成,而“自由执业”或“多点执业”正是可以有效地分流患者和给医生“松绑”的有效途径。他们认为,医生体力和精力的严重透支的问题确实是需要通过制度完善、医院结构调整、行业自律等多方面努力来解决的问题,但绝不应该成为“自由执业”或“多点执业”的障碍。
对医生以外的其他医务人员,例如护士、医技人员等的担忧,似乎也没有必要。因为,他们也是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同方式、不同岗位的专业服务提供者,是否也存在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的可能,同样值得探讨。而且医生与这些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应该存在医生可以替代他们工作内容的问题。既然没有替代的关系,哪里来的他们“工作量加大,造成内部的矛盾”的问题?
至于担心医生可能会使用本院的设备用于其他患者和院长们关心的会带走“患者资源”,则完全是如何管理医疗设备、如何双向转院患者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也是新医改试图统一调用社会医疗资源的问题。然而,如果现行公立医院体制不改,医院和院长们就不得不站在本位的、盈利和竞争的立场上是看待这些问题。要求他们完全从全盘的、社会的、公益的立场做“贡献”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呢?其实,更多地从制度上进行改革,为他们具体解除这方面顾虑是否比片面地指责和说教更实际、更有效呢?
医师自由“走穴”合法化,路在何方?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钟东波指出:多点执业的推行如同一把刀,将医生执业方式选择权、医院用人权、医疗服务监管权三者之间的权利边界分割清楚,这是对制度的一种重塑。”
将医师自由“走穴”合法化,实行医生多点执业的改革可能是今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但我国现有的体制制度是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如果没有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为前提,很可能会欲速则不达,使结果适得其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秋霖表示,医院和医生有一系列的关系需要调整。比如,多点执业医疗收入的分配机制,医生和医院各分多少,按什么分?再比如,医疗事故责任的分担机制,医生和医院各承担什么责任,法律如何认定?长期看,如何维护医生的培养机制,保证医院给年轻医生的培养投入足够资源?
事实证明,在这些关系没有理顺的前提下,哪怕通过行政命令取消第一执业地点的审批权,医生依然摆脱不了医院的限制。而在许多医生看来,即便实行多点执业,甚至走出体制,出路也十分有限。“民营医院毕竟还没有发展起来。”深圳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对记者表示,没有好的平台,还不如不去。由此来看,医师自由“走穴”合法化,还需要方方面面地进一步“丰满”。新医改仍在行进,医生们是否还在期待着“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的春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