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多点执业:意见出台难掩政策难题
2014-09-16
442

据悉,今年9月底,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将会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意见。今年年初,卫计委就公布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取消多点执业地点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以及两道审批程序,仅需“征得其第一执业地点的书面同意”。利好众多,但医师多点执业现重重隐忧,其中原因何在?

北京观察

今年8月开始,北京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办法对于医生的意义在于它的内容规定:医生多点执业不再需要“院长签字”,在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的提交材料中,取消了“向行政部门提交本单位同意证明”的要求;此外,医疗机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也可以多点执业。

最新数据统计,北京市共计有1993名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专业,办理多点执业的医师主要来自公立三级和二级医院等大医院,第二执业地点则多以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为主。因此,对于普通患者而言,以往只有去大医院才能看的大夫,现在在民营医院和小一些的公办医疗机构也能看的上。有患者表示,一直都觉得民营医院的服务和环境都很好,就是对大夫的医疗水平有顾虑。现在允许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如果着急或者不想麻烦,从民营医院不但一样能享受到顶级专家的问诊,还能有更好的就诊环境和服务,确实不错。

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这无疑也是个好消息。有专家表示,以前民营医院没有实力与公立医院展开竞争,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医疗人才。多点执业将均衡医生资源,一些民营医院很有可能会走高端路线,满足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人群的选择。

隐忧重重

多点执业的医生为何不愿意在卫生局进行备案呢?一家三甲医院儿科陈姓主任医师表示,就算多点执业门槛降低,也不会因为政策的调整而“轻举妄动”。在他看来,只要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仍属公立医院体制内,晋升发展等考核还是由这个体系来评定,就算只需要在医院报备,还是会有所顾虑的。明面上医院是答应了让医师多点执业,但其实并不情愿,可能会在职业晋升、科研立项等方面设置关卡或是在背后“穿小鞋”,至少在绩效评估上会降等级。北京朝阳区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和天直言不讳,在面临职业晋升和科研立项方面,医生同等条件水平下,公立医院会对没有参与过多点执业的医生有所照顾和倾斜。

医院的医生是有时间实现多点执业的,比如说手术科室的医生、住院医师等,他们在手术或者住院查房的时候需要在医院,其他时间如果医院没有安排是可以出去执业的。国家大力推动的政策引不起公立医院医生的积极性。现在医师多点执业需要平衡好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的医疗质量、医疗时间等等关系,细则出台才能落实,没有细则就很难落地。

有资格多点执业的医师普遍上是公立医院的医生,这一政策的松绑对民营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利好,对于医生和患者也带来诸多便利,帮助解决医患供需不平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但是在公立医院看来还是有诸多考量,首当其冲的是担心自家医院医疗资源分散、人才流失问题。公立医院本身就存在患者看病难问题,医生资源紧张,本院工作都难以负荷,若医生再分流出去多点执业,势必影响本院工作的开展。“另外被请出去多点执业的很多都是专家级别的医师,这些专家在公立医院还存在着带教职责,若把大把时间花出去‘走穴’,哪有精力传帮带学生,怎能保证带教质量。”王和天直言不讳。有的民营医院甚至还可能抛出高薪诱惑,挖走专家和骨干医生,公立医院更是得不偿失。

现在公立医院给每个医生上医责险,但是民营医院对于多点执业的医生有的上医责险,有的不上。比如,某医生在公立医院执业,该医院给他上医责险,这位医生多点执业了,出了医疗事故还由本单位来承担损失,这显然不合情理。是不是医生在几家医院工作就需要上几份医责险呢?这是制约多点执业的一个难题,比多点职业本身还要难以解决。

国家要对医院改革采取442格局,其中有40%的公立医院由学科带头人做院长完成国家重大科研立项,其他医院可以走职业化道路。多点执业的医生由于在外执业,公立医院把重大科研项目倾斜给不参与多点执业的医生是有道理的,但是把多点执业与职称评定联系在一起,显然非常不利于医改的推进和多点执业政策的落实。

随着医改的深入,评聘分开是一种趋势,要在民间成立第三方医生职称评审机构,对医生的专业技术进行评定。医院对医生要实行评聘分开,指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分开,工资福利待遇按实际聘任职务确定的制度。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