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偏头痛成年患者的预防性药物治疗措施
2013-09-29
318

2013年8月发表于《J Gen Intern Med》的一项研究显示,批准药品之间在预防发作性偏头痛频率减少≥50%上无统计学差异。标示外剂量的血管紧张素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剂具有良好的获益-风险比。

目的:对社区居住的发作性偏头痛成年患者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的系统性评价。

数据来源:2012年5月20日至今的电子数据库的数据。

筛选标准:纳入预防药物治疗与安慰剂对比,或每月偏头痛频率经积极治疗后检查率减少≥50%,或生活质量改善的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

研究评估和合成方法:评估了偏倚风险和证据的有力性,并进行了绝对风险差异的随机效应荟萃分析和贝叶斯网络荟萃分析。

结果:共检索5244项文献,215篇RCT文章由于风险偏倚和不精密性,提供了低级别的证据。RCTs共研究了14类的59种药物。所有经批准适应证的药物,包括托吡酯(9项RCTs),双丙戊酸钠(3项RCTs),噻吗洛尔(3项RCTs),普萘洛尔(4项RCTs);标示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4项RCTs),阿替洛尔(1项RCT),纳多洛尔(1项RCT),醋丁洛尔(1项RC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1项RCT)和赖诺普利(1项RCT);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坎地沙坦(1项RCT),治疗的每1000名患者中有200~400名患者每月减少偏头痛的频率减少≥50%,优于安慰剂。托吡酯,标示外抗癫痫药和抗抑郁药比安慰剂更可能导致出现停药(68项RCTs)的不良反应。有限的直接证据、频率论和贝叶斯荟萃分析的网络探索表明,批准药品之间的获益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标示外血管紧张素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剂对于预防发作性偏头痛最有效,且最耐受。

局限性:未量化报告偏倚或咨询相关未发表试验的主要研究者。

结论:批准药品之间在预防发作性偏头痛频率减少≥50%上无统计学差异。荟萃分析的网络探索表明,标示外血管紧张素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剂具有良好的获益-风险比。缺乏长期药物治疗(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试验)疗效的证据,特别是针对生活质量的研究。

(选题审校: 栾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