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非公医疗服务价格有何意义?
2014-04-14
251

医改与民生息息相关。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旨在通过发挥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办医,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那么,开放非公医疗服务价格有何意义?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体制,也没有适应一切发展阶段的固定模式。中国自2009年启动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中国迈向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之步。通过几年的努力,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建成,覆盖了95%以上的城乡居民,

  

与此同时,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普遍困扰着人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立大医院的服务供不应求;二是公立医院的以药养医。

关于供不应求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莫过于开放市场,动员社会力量,而吸引社会力量的最佳制度安排就是与激励相容的市场价格机制。关于以药养医问题,公立医院一方面受约更强的行政干预,同时又深陷以药养医的桎梏,高达50%的药占比居高不下。相对而言,政府对民办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医生收入以及药品二次议价干预少一些,其结果反而是民办医院的平均药占比明显低一些。

总之,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对中国医疗市场的观察,放开非公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系,探索更好体现市场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应该是中国医改突破供不应求和以药养医困局的勇敢尝试,有利于以下三方面的医改工作。

  

首先,有助于社会办医的健康和规范发展。鼓励社会办医是国家医改的重要方针,旨在全面提高医疗供应能力,更好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与公立医院不同,社会办医的投资与服务责权具有明确的市场自主属性,因此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激励灵活的资源配置原则,从制度上明确安排基于市场供需的服务价格机制,有助于逐步形成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其次,有助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众所周知,当下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实施的若干“内增活力”措施奏效有限,条件之一正是缺乏可供参照和选择的外部市场。比如要真正科学、客观的提高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水平,有了完善的外部市场价格体系为参照,决策部门就更有章可循。

最后,有助于政府干预手段的与时俱进。要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效作用,离不开政府相得益彰的辅助之手。医疗市场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因此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的管理职责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它要求政府要探索适应开放市场管理的创新手段,做到放而不乱,市场成效更好。幸运的是,人类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创新可以充分利用这次发展契机,全面推进国标化的全程个人健康与医疗信息系统,让政府的管理职能转变到收集、统计、分析、并实时公布各机构的医疗费用、就诊时间、医疗质量等百姓在乎的关键信息,赋予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选择条件和能力,让市场力量助推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使优胜劣汰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保障可持续的中国医改目标。

我们充满希望并期待:在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切实惠及百姓,改善民生!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