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存在种族差异
2013-10-16
505

2013年8月发表在《Am Heart J》的一项研究显示,非裔美籍患者较美籍白人有较高的氯吡格雷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发生率,携带CYP2C19*2等位基因的患者也较多。

研究背景

氯吡格雷的血小板反应性存在差异,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与基因相关。在非裔美籍(AA)患者中,影响氯吡格雷治疗血小板反应性的因素以及二者的关系未知。本研究旨在评估在AA患者中氯吡格雷治疗的血小板反应性、种族差异及CYP2C19*2基因功能突变缺失对其产生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队列纳入了289例计划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并且这些患者都参加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注册研究。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被定义为应用VerifyNow P2Y12 分析仪测定的P2Y12反应单位(PRU)≥208及术后6~24小时血管舒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VASP-P)分析显示血小板活性指数(PRI)>50%。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CYP2C19*2(rs4244285)的基因型。

研究结果

通过PRU(56%vs35%,P = 0.003)及VASP PRI(67%vs45%,P = 0.002)测定,非裔美籍人群HTPR的发生率均较白人高。非裔美籍患者平均治疗中血小板反应单位较高,为(207±110 vs 160±102,P =0.002),VASP PRI为(49±26 vs38±26,P =0.004) 。与美籍白人相比,非裔美籍人群CYP2C19*2等位基因携带者较多(43% vs 29%,P =0.04)。非裔美籍种族(p=0.008)与CYP2C19*2等位基因携带者(p=0.02)对PRU及VASP测定有独立显著的影响。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携带CYP2C19*2等位基因和AA种族与HTPR(PRU≥208)独立相关。

研究结论

与美籍白人相比较,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非裔美籍患者有较高的氯吡格雷HTPR发生率,也有较高的CYP2C19*2等位基因携带状态。AA人群的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高,应谨慎选择抗血小板药物。

(选题审校:李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