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Cancer.》杂志上,一篇文章介绍了接受高强度化疗的急性白血病儿童使用环丙沙星、伏立康唑或米卡芬净预防严重感染的疗效。该研究通过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在高强度化疗期间发生血流感染和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其结果为采用环丙沙星、伏立康唑或米卡芬净进行预防能降低急性白血病儿童接受高强度化疗期间的血流感染和IFI的发生率。
背景:该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高强度化疗期间,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预防血流感染和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对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儿童,在接受高强度化疗期间采取预防性治疗。化疗后,当AML或ALL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以及预期中性粒细胞减少>7天时,口服环丙沙星(按照300 mg/m2/12小时的剂量)。AML患者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时和ALL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天后,开始服用伏立康唑(按照4 mg/kg/12小时的剂量)。当ALL患者使用长春新碱时,以米卡芬净(以2 mg/kg/day的剂量)代替伏立康唑。当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至>100/μL时,停止预防治疗。记录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的血流感染、IFI、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与严重感染相关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
结果:在开始预防治疗前,62名ALL患儿和24名AML患儿共经历了44次血流感染事件,22次IFI事件。7名患者死于严重感染。与此相反,预防治疗期间,51名ALL患者和14名AML患者共发生10次血流感染事件,没有IFIs事件发生的报道。此外,没有患者死于严重感染。预防治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显著降低。
结论:研究发现,采用环丙沙星、伏立康唑或米卡芬净进行预防能降低急性白血病儿童接受高强度化疗期间的血流感染和IFI发生率。
(选题审校:叶志康 编辑:吴晓毅)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