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信息化审回,信息传播的速度可以以秒来论。在医疗行业,单靠真实化解舆论危机的时代已然过去。随着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医院对信息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小,危机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危机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宽。如何解决负面消息的疯狂传播,是每一个医疗结构应该考虑的问题。
抢占任何环节的第一时间
如果遇到医疗纠纷,医院应该在第一时间处理解决问题,必要时要向社会反馈。因为信息传播的特征让我们了解到,在医疗纠纷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回会像病毒一样高速传播。所以在事件发生10分钟之内,医院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解决问题,控制住事态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而言,舆论危机爆发时,医院需要通过网站、微博、手机短信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及时发布与危机有关的真实、准确和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采取了什么措施,避免事件向不利方向发展。
医院在对外发布信息的同时,也需要做好网络的监控、引导舆论。及时开展真实信息的网上发布并且组织讨论,发挥网络“舆论领袖”作用。同时医院还需要及时组织专家团队,通过专家发布评论和指导,围绕专家意见开展报道,对于失实报道,医院需要查明失实细节,主动设置媒体沟通议程,进行正面宣传。
建立新闻发言机构,增加其权威性
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来临时,能够统一口径、主动传播,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加医院管理和服务的透明度,加强医院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络,有助于危机事件的解决。当舆论危机爆发时,需要有新闻发言人站出来向大众作出解释。
目前,我国专职新闻发言人缺失,主要由承担相关医务工作的负责人承担起该角色。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媒体缺乏专业知识,过于专业性的语言解释会让媒体无法全面理解,不可避免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报道。所以,不管是谁承担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仅仅站出来是不够的,还要掌握媒体传播规律的基本知识。
新闻发言人制度运用于日常工作中
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应仅仅在危机公关时启动,而是要在医院日常运行中建立危机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推动医院自觉公开相关信息。
在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的同时,医院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危机传播预案。在设置应急预案时,应当包括预案编制目的、工作原则、适用范围、指挥机构及职责、部门分工、监测预警,新闻发布、舆情引导、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内容。有预案的同时,医院需要模拟危机演练,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尽管舆论降温了,但医院不能保持高枕无忧。居安思危,不仅在于医院,每一个有着潜在公关危机的机构都应该必备这样的素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危机造成的损害,重塑医院形象,努力与媒体沟通配合,主动设计各种公关活动,策划各种媒体事件,争取尽快挽回医院声誉。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