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6月的《Am Heart J.》杂志中,一篇文章描述了患有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女性使用醛固酮抑制剂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这是一项有关全国心脏,肺和血液研究的一项辅助研究。其结果为在非梗阻性CAD情况下,对于有缺血征兆和症状的女性中,在血管紧张素II抑制剂中增加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不会改善冠状动脉内皮或微血管的功能。
背景:在患有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者中,内皮功能障碍是非常普遍的,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血管紧张素II抑制剂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但持续治疗可能发生“醛固酮逃逸”。因此,是否增加醛固酮阻滞剂可以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仍是未知的。
方法:在一个双盲、平行组、重复测定的研究中,有缺血症状和征兆,无明显CAD,且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紊乱女性接受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阻滞剂,她们被随机分配使用醛固酮阻滞剂或安慰剂。第16周的主要结果是应用乙酰胆碱后的冠状动脉直径的变化百分比,次要结果是应用腺苷后的冠状流储备,两者都对基线反应性进行调整。
结果:41名女性使用重复冠状动脉反应性测试完成了治疗期。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4±10岁;身体质量指数为30±7.4 kg/m2;12%患有糖尿病,15%患有代谢综合征。治疗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基线时,醛固酮阻滞剂组的参考血管冠状动脉直径随乙酰胆碱的变化百分比为-5.0% ,而安慰剂组为-3.4%,在第16周,醛固酮阻滞剂组为-7.2%,而安慰剂组为-14.3%(P=0.15)。在第16周,醛固酮阻滞剂组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随冠状动脉内腺苷的变化为-0.13,安慰剂组为-0.25(P=0.66)。
结论:在非梗阻性CAD情况下,对于有缺血征兆和症状的女性中,在血管紧张素II抑制剂中增加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不会改善冠状动脉内皮或微血管的功能。
(选题审校:周俊文 编辑:吴晓毅)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