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个体化辅助治疗最新进展
2015-06-30
467

术后化疗能够减少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随着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新趋势。2015年6月,发表在《J ClinOncol》上的一篇综述对早期结肠癌的病理、分子和基因表达特点进行阐述,还有对结局预测的新见解和预测指标进行了综述,以期最终帮助患者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确定最佳的辅助治疗方案。

30年以来,术后化疗——最初为氟尿嘧啶,近年与奥沙利铂联用——能够减少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的风险并改善生存质量。虽然该疗法普遍推荐用于治疗III期患者,但学术界尚未就II期结肠癌术后化疗的生存获益达成共识。

最新的辅助疗法临床试验显示,Ⅲ期肿瘤患者标准化疗时加入靶向药物,即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尽管能改善癌细胞转移的情况,但并没有任何价值。然而多项生物标志物复合研究的分析结果证实,通过结合肿瘤分子特征和病理学分期对改进结肠癌风险分级具有可行性。II期疾病,例如术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患者可进行观察。此外,当考虑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肿瘤部位等因素在内,BRAF或KRAS基因突变作为III期疾病额外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更大。目前缺乏能验证辅助化疗对II期或III期结肠癌获益的预测指标,但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关于阐述生物标记和早期疾病驱动因素以及微观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有待被转化为部分患者的治疗策略。此篇综述重点在对早期结肠癌的病理、分子和基因表达特点进行阐述,还有对结局预测的新见解和预测指标,以期最终帮助患者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确定最佳的辅助治疗方案。

(选题审校:张萌萌 编辑:朱婧)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