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稳定状态的患者相比较,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的获益和风险可能有所差异。2015年5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研究表明,与12个月的治疗相比,30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有和无MI患者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MI风险,但增加出血风险。
背景:与稳定状态的患者相比较,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的获益和风险可能有所不同。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30个月vs 12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合并和未合并MI的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获益和风险。
方法:该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30个月vs 12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行比较。在起初有或无MI患者中,评估了持续使用噻吩吡啶类药物对缺血性和出血性事件的影响。主要终点为明确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主要安全性终点是GUSTO(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动脉闭塞全球利用)中度或重度出血。
结果:11648名随机患者(9961例药物洗脱支架,1687例金属裸支架)中,30.7%的患者合并MI。在12个月和30个月治疗组中,与安慰剂相比,持续噻吩吡啶类药物降低具有或不具有MI患者的支架内血栓形成(MI组,0.5% vs. 1.9%,P<0.001;无MI组,0.4% vs. 1.1%,P<0.001;交互作用P = 0.69)。与无MI患者(4.4% vs 5.3%;P = 0.08;交互作用P = 0.03)相比,有MI患者(3.9% vs 6.8%;P<0.001)持续噻吩吡啶类药物更能减少MACCE。在这两组中,持续噻吩吡啶类药物降低MI风险(MI,2.2% vs. 5.2%,P<0.001;无MI,2.1% vs. 3.5%,P<0.001;交互 P = 0.15),但增加出血风险(MI,1.9% vs. 0.8%,P = 0.005;无MI,2.6% vs. 1.7%,p P = 0.007;交互P = 0.21)。
结论:与12个月的治疗相比,30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有和无MI患者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MI风险,但增加出血风险。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刘爱菊)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