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2015年9月发表在《Pharmacotherapy》的一项中国研究考察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口服伏立康唑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
研究目的:旨在评估伏立康唑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PK/PD),调查PK/PD参数与固定剂量口服给药方案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设计:前瞻性和观察性PK/PD研究。
设置:大学附属医疗中心。
患者:15名证实为IFI的住院患者。这些患者使用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至少2周。
方法:我们使用非房室分析调查了15名患者的伏立康唑PK/PD特征。
结果:我们观察到了伏立康唑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的显著的患者间差异,包括血浆峰浓度(中位2.31mg/L,范围1.06~4.01mg/L)、12小时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中位21.18h•mg/L,范围7.71~42.07 h•mg/L)、24小时未结合药物AUC(fAUC24)除以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fAUC24:MIC;中位62.61,范围6.48~415.30)、游离血浆谷浓度(Cmin)除以MIC的比值(fCmin:MIC;中位1.81,范围0.46~15.52)。伏立康唑Cmin和AUC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05)。66.7%的患者(10/15)伏立康唑治疗有效。fAUC24:MIC值高于25和fCmin:MIC值高于1的患者间,成功临床应答没有显著性差异(10/12 vs 10/13;X2=1.61;P=0.688)。
结论:伏立康唑PK/PD特征具有显著的患者间差异。fAUC24:MIC值高于25和fCmin:MIC值高于1能够预测IFI患者的临床应答。基于个体PK/PD特征设计最佳的给药方案将改善IFI患者的有效性。
(选题审校:门鹏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