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多点执业缘何难产?
2013-10-17
283

我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碰到的均是难解之题。而公立医院改革更是难点中的难点,其成功与否事关医改成败。但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医生的“解放”却遭遇重重阻拦。其实专家私下里都在其他医院出诊,不如公开信息,国家不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吗?医生多点执业为何不能落实?医生多点执业遭遇哪些障碍?多点执业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说,对待多点执业宜疏不宜堵。医生多点执业,满足了基层医院需要专家指导、提升医疗水平的意愿。同时应使医生多点执业阳光化,获得合理的报酬。即使发生了医疗事故,医院出面解决,不让医生担惊受怕。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百姓得了实惠。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王宏志对医生多点执业提出质疑:管理医院和管理公司一样,医生可以多点执业,但有哪家公司允许自己的雇员到其他公司兼职?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这是一道不能碰的红线。公立医院为培养医生提供了平台,承担了大量经费,效仿足球运动员的转会制度,医生在“跳槽”时是否也要支付“转会费”?王宏志认为推行多点执业的目的是目前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生收入,可以要求公立医院提高效率,进而提高医生待遇。多点执业并不能解决医生收入低的问题。多点执业的前提是将医生变成“社会人”,对自己的医疗行为独立承担风险。

多点执业:医生们忐忑,院长们恼火

当今医疗行业,为了照顾自己的患者群,或者是为获得一些劳动报酬,很多医生都会利用休息时间,以“会诊、顾问、讲学、指导”等名义,“瞒着”自己所在的医院,到其他医院“工作”,游走在“灰色地带”。但国家政策已经明确,为何不能光明正大地申请多点执业呢?

对此,医生们说院长不批。其实,医生心里也很忐忑,毕竟是干私活,尤其是到其他医院做大手术,一切顺利还好,如果有点麻烦,出了医疗事故,压力也很大。医生们盼望多点执业的政策都切实落地,这样就能阳光行医,降低很多风险。

院长们称,对于医生私下走穴,他们大多很恼火。如果你医院的医生,拿着医院的工资,利用医院的平台,却瞒着医院四处走穴行医。作为院长会有何感受?尤其是个别医生,自己的工作干不好,却一心向外跑干私活,院长会批准这样的医生多点执业吗?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某外科医生提出疑问:多点执业真的能帮助非公医院健康发展吗?他认为,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外院再大牌的医生,离开了自己的医院,吸引病人的号召力也会大幅下降。而且,医生在外院手术后,不太可能再去查房看病人,医生对本院病人可能更负责任。再次,很多医院的硬件比起自己的医院有很大差别,为了自身和病人的安全,医生恐怕也不太会经常去外院坐诊开刀。

一位不愿具名的院长表示:“开放医生多点执业看上去是给了医生更多的自由,但从医院角度来讲,医院为培养一位高水平医生付出了大量经费和时间,为医生创造科研、教学和晋升条件。自己医院的医生外出执业势必会分散在本院的工作精力。本院的医疗质量如何保障?一旦在外出执业过程中出现了医疗事故,谁来负责?是否最后还得让‘娘家’帮着买单?”

多点执业现状:叫好不叫座

作为试点省份,广东省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开展医师多点执业。现在三年的试验期已经过去,试点并未出现预期的“医生自由流动大爆发”,效果不佳。从2010年1月起实施至今,深圳申请获批多点执业的医师只有36人,包括备案在内仅有100多人。整个广东省有16万多名注册医师,仅有3800多人申请。

既然开放医生多点执业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就医途径,也能增加医生收入,为何医生和医院对多点执业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效果也不明显?这样一来,多点执业之路还能走下去吗?

对此,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医改新方案和目前实施的多点执业试点是基于解决人事制度僵化不适宜人才流动的一项国策。三年无明显成效,其根本原因就是基于“鼓励”的一种号召已难以使医生“自觉”流动和下基层。迫于无奈,原国家卫生部允许各地大胆尝试,通过地方试点“倒逼”政策的修正。这样的办法,只是业内的一种“自觉革命”,基本没有与有关部门协同并进。医生还在体制里,没有成为“社会人”,需要在政策上、法律上、观念上全面突破。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则认为,开放多点执业效果不明显还与整个大环境有关。现在公立医院医生的工资收入、职称晋升、科研项目拨款、领取退休金等方面都由医院提供,并且医院为培养一名医生也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如果医生再去别的医院出诊,医院肯定不太赞成。

对基层医生而言,很多人都期待多点执业可以早日实现。多一个选择,至少在办理执业地点注册时可以简化流程。

来自辽宁的张医生是一位有着20多年临床经验的外科医生。他表示,目前自己所在的医院正因为经营不善停业整改,全院医生都放假了。自己拿了二十多年的手术刀就这样放下,等着医院重新营业实在可惜。但换个执业地点又太麻烦,需要自己所在医院同意迁出和以后迁回、对方的医院愿意接收也同意以后“放人”。这期间还要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盖章等,手续复杂,全办下来要几个月。如果不开放多点执业,实在麻烦。

实施医生多点执业,需要政策“组合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室主任朱恒鹏认为,改革既定制度不容易,关键看政府敢不敢下决心恢复医生自由执业。因为这涉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一下子完全改变现在的格局不太可能。可以借鉴国企改革的经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继续给离退休的医师按照现行制度发放退休金;现在在岗的医生保留国有事业编制身份及相应待遇,以后取消国有事业编制制度;新人全部采用合同制。

医院可以引入企业年金制度,对不同职工设不同的年金档次,让医师的工作能力和其所享受的退休金挂钩。这样一来,医生“靠本事吃饭”的意识就会提高,不再去争编制争身份,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和患者身上。

对于多点执业,廖新波建议,根据国外经验,可以用雇佣合同加上《医师法》管理所有的医疗行为。比如修改《医师法》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所有执业医师在省一级卫生行政机构注册后,均可多点执业。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是否同意本院医生多点执业、允许多少时间用于多点执业,医院的管理者、投资者都有自己的考虑,不需要卫生行政部门过度插手,后者只要提供政策保障和监督,保证信息、医疗安全即可。

要推行医生多点执业,医院就要全力抓好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努力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专业、温馨的行医环境和就医环境,吸引知名专家和患者到医院来行医、就诊。医院的病区就像一个“标准的生产车间”,由医生来生产“产品”,护士来护理和包装产品。

此外,缓解看病难只能靠多点执业吗?

目前的看病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医疗结构的问题。大医院门庭若市、一号难求,小医院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应该建立合理的分级医疗体系,促使大医院分流病人,实现常见病到社区医院、二级医院治疗,疑难杂症再到大型医院解决。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王以朋表示,“老百姓要看什么?要看好医生,这就是看病难的最关键问题。”北京协和医院拥有不可复制的优质医疗资源,即使让协和的医生有自主权可以到另外的执业地点去执业,医生的精力也非常有限。一个有能力的医生即使一周到外院执业5天,每个点也仅是一天。所以,利用优质医学资源,抓好医学院学生和他们毕业后的教育,才是长远之计。

多点执业不是缓解看病难的有效途径,具备多点执业能力的医生本身已经在超负荷工作,精力有限。缓解看病难的关键在于医疗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医疗资源和人口的比例是否恰当。

希望有关部门能针对多点执业的现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还医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行走在阳光下!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