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执业缘何遇冷,走穴为何繁荣?
2013-09-22
494

近期,某网站对3000多名医生进行有关医生“走穴”的调查,结果显示:55%的医生认为“所在医院医生‘走穴’现象普遍”;近三成医生表明“本人曾‘走穴’”:84%的受访医生支持“‘走穴’行医合法化”。“走穴”暗流涌动,医师多点执业何去何从?

作为医改重大举措之一,多点执业政策的本意是为了调动医生积极性、提高医生收入,同时让患者就近得到高质量的诊疗。然而它却并不受医生待见:自试点以来,深圳只有36名医师申请多点执业,江苏全省仅200多人申请且多为退休专家……缘何官方的“多点执业”“遇冷”而私下“走穴”“繁荣”?多点执业的推行还要推翻几座大山?

医院、医生对“多点执业”“敬而远之”

2009年的深化医改方案中明确,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此后各地纷纷开展试点。“在家门口能看上大专家,梦寐以求啊”“支持专家轮流定时来基层,方便群众也带动基层医生的水平,是个解决看病难的好办法”……政策推行之初,网友们充满期待。

但据各地的反馈来说,医生“多点执业”并不尽如人意。拿医疗资源较丰富的北京来说,2011年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截至今年6月,申请注册主动受聘多点执业的医生共1085人,仅占所有医师的1%多一点。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走穴”“飞刀”的暗流涌动。北京一位三甲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每年“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四五百台手术。他说:“我每年跑的医院有30多家,经常去的也有四五家。”

医院忧“肥水” 外流

目前,各地多点执业一般都要通过个人申请、所在医院同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批准,因此所在医院的态度成为注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但对医院来说,如果允许名医专家多点执业,担心可能导致‘肥水流外人田’。大多数医院都希望引进更多的名医,但都会“按住”本院专家外流。很多患者是慕名而来,大专家出去会带走一部分病源。

同样,人员流动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也是医院担心的问题。医生多点执业是否还有充足的精力用于本职工作?医生流动性加大,会不会导致医疗事故增多?

而且医院培养医生,给他发工资奖金,给他发展空间,最后成果却分给了其他医院,这有些不公平。从人事管理角度来说,医院间很难合理分摊医生的培养费用和待遇。

医生怕“枪打出头鸟”

对于“多点执业”,不少医生表示,如果所在医院不同意,自己不会去主动申请多点执业。工资收入、职称晋升、申请科研等都由医院决定,万一因多点执业留下“不安心工作”的印象,枪打出头鸟,医院可以解聘你,会影响自己的前途,而一旦失去大医院这座靠山,“光环”也就弱了。

  

“多点执业”缘何遇冷,“走穴”为何繁荣

  

“多点执业”究竟输在了哪里?

多点执业要固定时间在固定的二三个医院行医,相比之下‘走穴’更自由,不改变聘用方式和聘用关系,无需所在单位同意,行医时间和地点也更宽泛,收入更丰厚。”业内人士指出,“‘走穴’其实是更大范围、更灵活的多点执业,对医患双方都有利,只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这种现实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反思。专家们认为,要让更多医生主动选择多点执业,首先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用人方式的多样化。政府放松对医师执业地点的管制相对容易,只要修改相关法规即可,但是多点执业的广泛推行,需要的是与多样化的用人方式相适应。

此外,推行多点执业还应完善配套政策,如医学生的培训教育分担机制、医生各执业点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划分,以及多点执业带来的医疗责任风险管理等。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