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签订拒红包协议不如100%落实
2014-07-30
429

深圳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启动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28日,据深圳市医管中心介绍,深圳市属各医院累计签署不收不送红包协议覆盖率100%。红包协议的签订率达到100%有意义吗?真的没有收红包的现象了吗?其实,100%签订拒红包协议不如100%落实。

有关部门高调宣传:签署协议覆盖率100%

据介绍,深圳自今年5月1日起开展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要求深圳各直属医院应在医院显著位置、电子公告栏中公告廉洁行医、不收“红包”和贵重礼品等方面的管理规定。主管医师或病区主治医师应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向患者或家属告知相关要求,充分沟通后双方共同在《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上签字。

据统计,活动实施仅一个多月,深圳各医院累计签署不收不送红包协议28757份,覆盖率100%。深圳医管中心还表示,一旦接到投诉电话,将视情节严重程度,提请有关部门处理。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给予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或吊销执业证书。

刚当上奶爸的深圳市民伍先生前几天也签署了这样一份不送“红包”协议。伍先生表示,自己准备给医生塞500元红包,最终被医生拒绝,这让他觉得很感动。

南山区妇幼保健院一名不愿具名的医生则担心:“感觉怪怪的,送红包本来也是一些人为了求个心安,没想到摆上台面来说,怕让患者觉得我们是在提醒他们给红包。”

深圳市某公立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签署拒收红包协议以来,该院没有收到任何有关“医生收红包”的投诉,不过这名负责人也指出,私底下肯定还是会有医生收红包的。

落实比签订更重要

宣传拒红包协议的签订率100%的现实意义有待商榷。签订一张协议纸太简单,不就是“签订”个“合同”吗?而协议的背后,医生该怎样还怎样、患者该怎么操作还怎么操作,极有可能的是双方一边签协议,还一边继续“收、送红包”。这并非没有发生的可能。

社会公众不关注医生们签订了多少份“拒红包协议”,公众关注的是究竟还有多少医生在收红包,关注的是究竟有多少“拒红包协议”之后仍在收送红包。公众关注的是“落实协议”的有百分之几,而不是签订了协议的有百分之几。将签订红包的签订率拿来说事,而不提落实了多少比例,这样的宣传无法让人信服。

拒红包协议好签,最难的是落实。医院里送红包不方便,患者或医生可以选择在医疗场所之外送;明着不送红包,暗里送别的礼品呢?更何况还有一个不良外部环境和“送红包”的习惯破除难题。在不改观整体不良医疗环境之下,再好的“制度”都会不堪一击。在不良的医疗环境之下,患者和医生双方都会成为一个“被动”的红包“潜规则遵循者”,此前媒体曾报道,某地一位有操守的医生,因“拒收红包”患者不理解,竟然被打的鼻青脸肿,足以说明在一个未改良的医疗大环境之下,以“签订拒红包协议”来杜绝红包现象、加强医德建议是多么的“可笑”和“不靠谱”。

拒绝红包,光停留在形式意义上的“双方签字”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从制度和机制上根本改良的话,再好的“政策”也会沦为一场面子活。解决医疗领域的红包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改观医疗环境入手。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在一个极度干净整洁的城市广场上,任何一名游客都会“自律”起来,游客们会有“不好意思随地吐痰”的感觉。干净的外部环境的引导作用是极为巨大的,医疗领域和医疗环境也是如此。如果任何一个患者,一旦走到任何一家医院,体会到的是温馨又严谨的医疗服务,医生们没有任何功利心的氛围和良好的医德形象,整个医疗环境完全是和谐的,是不允许“苍蝇和臭虫”滋生的,患者和医生之间“红包”交易也就不会发生。并不是我们多么悲观,至少在目前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下,让患者“不好意思送”、医生们“不好意思收”,还带有太多理想化色彩。您说呢?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