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低价药价格为何被普遍看好?
2014-09-18
423

新医改以来,药价虚高一直被社会视为“看病贵”的罪魁祸首。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降低药品价格的措施,但是现实的效果与预期恰恰相反。国家卫计委等八部委今年4月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5月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清单》。此次出台的低价药政策被各方普遍看好,原因何在?

政策为何被普遍看好?

从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对全国30多万名参保住院患者的分析来看,2009年~2012年,住院医疗费用及药品费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价格高的药品将价格低的药品挤出市场,推动了药品费用上升。而从临床医生和病人的反映来看,由于一些临床必需的药品因为价格太低而从市场上消失,致使纳入医保目录的低价药有价无货,使药品保障部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对于药品降价政策的效果,各方褒贬不一,但对其负面效应的认识却高度一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此次出台的低价药政策被各方普遍看好。

生产低价药品种的厂家准备恢复生产,期望自主定价后能带来利润增长;医生们也在热切期待,那些缺货但又非常有效的低价药能出现在医院、药房;不少专家认为,低价药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成本调节药品价格,不仅调动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也使注重质量的企业重新进入低价药市场,从而提升低价药品的质量水平。

向市场体制迈出可喜一步

但是,相关部门能够放弃对低价药的政府招标吗?如果对低价药仍然采取政府招标,那么市场合理竞争的自主定价就无从谈起。

表面上看,药品费用等于药品价格乘以使用量,降低药品价格就能够降低药品费用。然而,推动药价不合理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医生对疗效相同但价格不同的药物的选择,以及治疗一个病人使用多种药品。

在目前的薪酬机制下,医生不能合理地从医疗技术劳务中获得报酬,仍然需要开贵药、多开药,确保医院为其发工资、发奖金,同时获得一些灰色收入。如果存在与低价药目录种类相同但高价的品种,医生仍然会给患者开价格高的药品。至于医生不合理地给患者开多种药品,与药品价格的高低无关。

因此,低价药价格放开政策对医生多开药的行为不起任何作用,医保基金为这些行为买单的费用也不会减少。而真正对医疗保险产生影响的是,低价药目录中无高价替代的品种,如此低价药就可能会因为企业自主定价使企业有利可图而保证供应,进而使医疗保险的待遇能够落实于患者。这也许会带来医保基金支出的增加,但这种情况合乎医保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值得的。

低价药放开价格对医疗保险的意义,还不仅在于这项政策对目前医保基金支出和保障参保人员药品待遇的落实,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定价机制,向市场经济的定价机制迈进了一步。尽管只是小小的一步,可能还会有一些干扰,但是,这是在医药卫生体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向的可喜的一步。

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谈判机制,其中包括医疗保险与药品提供方的价格谈判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机制仍然没有被突破,其根源是医保方与药品提供方之间存在一个价格部门,以及药品定价机制是按成本定价而不是买卖双方谈判定价。这次低价药放开价格,对建立医保药品价格谈判机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低价药除了价格放开还需政策接力

低价药虽被赋予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但依然存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上限,因此发改委称低价药价格放开不会带来大幅度上涨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是许多低价药近年来纷纷“夭折”,患者根本享受不到低价药的实惠。因此,除了在定价权上给与企业更多空间,相关部门更应审视低价药消失的根本原因,推出更多的政策接力棒,让低价药不会面临彻底消失的命运。

新政策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在药品价格管理中的实践。那么既然已经初步还原市场自发的价格调节功能,现在就轮到政府有形之手来发挥作用了。对于低价药,尤其是那些民众常用的、经过长期验证价廉物美的低价药,政府应对生产企业给与相应的补贴,这就如同目前在节能家电、环保汽车上的财政补贴政策,通过财政激励来支持企业加大低价药的产量,从而充足供应医院和患者。

同时,除了直接补贴之外,政府还可以开设低价药的绿色通道,合理减免其流通环节的税费负担,鼓励医院、零售药房与生产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关系,绕开过多中间环节从企业订购,从而为患者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低价药。

由于医院掌握着患者药品使用的主导权,因此政府也可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医院主动使用更多低价药,比如在公立医院,可以规定一定比例的低价药配给。这样至少可以确保多元化的药品供应组成,让中低收入患者免受低价药消失的经济压力。而合理的配给比例也能让医院在尊重医护人员合理收益的同时,确保一定的公益性。

在医疗报销环节,也应给与低价药更多的支持空间,比如将更多低价药经审核后纳入药品报销目录,从而形成医保兜底。

通过生产、零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政策扶持,让低价药在药厂、零售药房和医院三方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效应,让药厂生产的低价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让医疗改革在市场放开与政策扶持的合力下,确保为患者提供更好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作为主导,兼顾药厂、医护人员和零售药房的合理利益。如此才能形成多赢结果,让药厂和医院抢着向患者提供各种低价药,从而由低价药逐步消失的逆淘汰,回归到低价药重新“占领”药房和医院的良性循环。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