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医学生毕业并不具行医能力,医学生毕业后教育是分在乡卫生院就由乡卫生院培训,分到县医院就在县医院培训,分在大医院就在大医院培训。因此,培训出来的医生是完全不同质的,由此导致了现如今的“看病难、看病贵”。实现医疗行为规范,人才培养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造就高水平医生呢?
我国目前医生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医学本科教育是五年制,毕业后医学教育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构成医学教育的三个阶段,其作用分别是打基础、培养临床能力和着重于知识更新。
在国际上,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还不具有行医的标准资质和能力,住院医师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规范化培训,才能完成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但我国医学生毕业后教育是分在乡卫生院就由乡卫生院培训,分到县医院就在县医院培训,分在大医院就在大医院培训。因此,培训出来的医生是完全不同质的。
长久以来,我国住院医师培训相对薄弱,因单位而异,培训内容不同、水平不同,缺乏严格的培训制度与管理,缺乏政策和经费保障,缺乏统一考核认证制度,导致我国目前医生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而这种巨大的水平差异导致人们蜂拥而至到大医院看病,大医院人头攒动,小医院基层医院门可罗雀,造就了中国特色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造就高水平医生必由之路
为解决医生不同质难题,造就高水平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大势所趋,利国利民”的政策,将保证今后各级医疗机构都有高质量、同质化的合格医生可用。
去年年底,国务院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在全国全面启动,到2020年全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按照部署,今年计划招收5万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规培。
8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对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质、规范化培训年限、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
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专业培训细则都是根据本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对本专业有关科室轮转时间的分配、应掌握的内容及程度、病例病种数量等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并妥善处理了“宽基础”与“精专业”的关系,注重统筹做好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按照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周期一般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8月底,国家卫计委公布,中央财政对规培提供资金补助,标准为3万元/人年,2/3用于补助住院医师,1/3用于补助基地和师资。另外要求各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支持。基地医院不得因有中央财政拨款而降低住院医师原有绩效待遇,与同类医生要同工同酬。
9月17日,在“2014清华长庚医疗改革发展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院士反复强调,“要善待住院医师。”会议透露,今后参与规培的住院医师月均收入将不少于4100元,收入主要来源分四块:中央财政每年每人补贴30000元,地方财政每年每人补贴至少20000元,委派单位的工资和保险,培训基地的奖金绩效。
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很必要
推动高学历人才进入乡镇医疗机构,可谓一举多得。一方面,乡镇医疗机构长期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医务人员数量不足,质量更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医科大学生在城市就业持续“过剩”,为了留在城市,一些医科生被迫转行。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医学本科生面向基层就业,特别是到乡镇医务岗位上去,非常及时和必要。
那么,经过基地培训后的优秀医师能够放弃大医院抛来的“橄榄枝”吗?上海瑞金医院自2010年成立培训基地以来,培训合格率名列全国前茅。但是,有一个数据值得深思——截至2013年12月底,215人完成培训,其中35%获聘至瑞金医院。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很多三甲医院培训出来的人才都优先留在了培训基地。显然,这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设计初衷是相悖的。这样的问题又该如何破解呢?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