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现代医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
2015-04-07
946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让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高端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地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对医疗技术顶礼膜拜和市场化对医疗的冲击让医患关系变得愈加冷漠。在这样一个发达的时代,医学难道走向瓶颈?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上表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没有医学人文精神支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不可能实现。

“我们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55年的从医生涯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人文精神正是医学的核心价值。人文精神讲的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就医学而言,医生不仅要从身体上给予患者治疗,还要从精神上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因为医学人文精神可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现在我们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我们有优雅舒适的就医环境,在更充斥着多物质化的机械化的世界里,我们缺少交流,缺少关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冷漠,这在医疗领域也有深刻的体现。

例如,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看病经历:医生给患者做了检查,也开了药,但是患者多问一个问题,医护工作人员就显得不耐烦,这时患者的心情肯定是不好受的。尽管医生说,我给你开了最好的药,用了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是患者这时的信任度却降低了一层,难以弥补回来。

在钟南山看来,医学人文精神是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促进剂。100多年前,现代医学教育的始祖、临床医学的泰斗威廉·奥斯勒就说过:“医学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现在,医疗缺乏的正是这种理念。

如今人们对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越来越趋向整体,疾病的控制策略也越发趋向系统。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意味着临床防治战略重点的转化。

钟南山认为,人文医学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下游的治疗环节,还应更多地去关注上游的预防和干预。

变相的医疗卫生市场化、商业化、私有化的趋势让医疗人文精神的沉沦,医疗腐败滋生。过去医务人员将救死扶伤作为使命,现代医学发展中,医务人员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

钟南山表示,管现实的医疗环境还存有诸多亟待变革之处,如市场化导向的医院运作;公众到医院看病本着“消费-购买”的理念,而非医患合作共同战胜疾病的信任感;候诊长、看病短、沟通少、疗效差引发的医患关系紧张;“举证倒置”下医生怕负责导致的大检查、大处方、不“冒险”;大部分医生在医改中还处于被动、观望、彷徨的状态……但既然选择做一名医生,就应始终牢记,人文精神是医者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无论置身于怎样的环境都不能放弃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

医者的良知主要体现为摒弃防御式的医疗行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不治之症”并非永远“不治”,医生应有勇气、智慧和能力将“不治”变为“可防可治”。医学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是解决患者痛苦(治愈、改善、稳定)。一位医生的医德好,绝非单纯地表现为态度好,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治好病防好病”。他说,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想方设法”是指医生对病人负责任的态度,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治好病防好病”是指医生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服务病人的专业技能。这体现出医学人文观的一体两面。

除了唤醒医务人员的自律意识,国家也需要将医务人员从自负盈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医护人员得到与自知识价值和高技术劳动相符的报酬和合理收入,最终医患双方都能受益。

此外,公众要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理性对待医学;行业协会要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考核;社会要尊重医务人员,促进尊医风尚的形成。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