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医院”不等于“病有所医”
2013-11-26
209

近日,由全国30个临床专科的1579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公布,为民众就医提供了一些指导。但是,这些所谓的“最佳医院”并不等于“病有所医”,如何打造更多亲近日常生活的医院和一个接纳更多人的医疗体制,才是医改的最终梦想。

《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上是以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为评审标准,这些大医院象征了科研水平与过去数十年的特殊医疗资源分配制度相关,代表的是一种“顶层高度”。不过,仅就普通民众的观感而言,这样的榜单恐怕总显得有点让人难以亲近。且不说这些医院主要集中分布在国内几大主要城市,那些高医疗水平背后的高昂医疗费用也足以将很多患者排除在外。

而我们今天要做的,恰恰就是要去打破这种医疗资源过度向顶层汇集的不均衡局面,构筑医疗保障的“托底”力量。这些多数依托研究机构和大学而形成的大医院,其承担的责任和更确切的定位应是谋求医学进步,和对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与攻关。但是人民群众对榜单的误解,最终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

那些榜单上的“最佳”,成为了人人趋之若鹜的场所。正如专家所言,全国人民到协和医院看病,这本就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而在今天的中国,建立一座人人都可亲近的医院,显然比起那些榜单上的“最佳”,显然更具现实意义。

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民众打交道最多的恰恰是“身边的诊所”,如社区医院。但我国目前基层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其带给民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足,使得很大部分的医疗需求也习惯性地涌向大城市和大医院。而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之下,这种就医习惯更加使得基层医院的条件改善难上加难,比如小地方的医院很难留住人才。于是乎,一种“小的愈小,大的愈大”的恶性循环得以形成。这些才是在“最佳医院”排行榜背后应该被人们所看到的事实。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