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明确,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医药价格改革的主基调是什么?文件又有哪些亮点?
专家表示,这项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对公立医院影响比较大,而对民营医院影响较小,后者目前的价格大多是市场机制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不断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制度,公立医院的盈利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按照理顺医疗服务比价的政策导向,未来医院从药品获得的收益将降低,而从医疗服务获得的收益将提升。但是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也得避免过度检查、过度手术的现象存在。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公立医院医生的阳光收入相比较少,这也就导致医生不得不靠开药等方式获得灰色收入。提升医疗服务价格成为改善医院和医生阳光收入的一个尝试。
实践证明,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容易养懒人,导致效率下降,而且政府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钱。很多专家认为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是破解医改难题的金钥匙。也许正是基于此,这次国家下定决心要给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一个市场主导的顶层设计。
《意见》规定实行公私不同的政策。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要求继续执行原来已经确立的医疗服务市场调节价政策。更值得关注的是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这次提出实行分类管理的政策。
所谓分类管理机制,具体是指对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其中医保基金支付的服务项目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合理确定支付标准。
与此同时,为配合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意见》还就药品价格在以前政策基础上,第一次提出: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这份文件有三个亮点:第一,《意见》明确区分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这两个不同的经济领域,避免宏观经济管理陷入误区;第二,《意见》坚持了“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的基本原则;第三,《意见》既体现了原则上的坚定明确,又强调了具体操作上的谨慎稳妥。
值得一提的是,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并非易事。
重庆市是较早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改革的省市之一。今年3月份,重庆市相关部门曾推出了《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版)》。据了解,在这一版本中,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均降低25%,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类项目价格分别提高30%、30%、13%和13%。当时这一版本出来,有些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实际涨幅甚至超过了规定。这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而后被叫停,又恢复到2004年版物价标准。
总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需要“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作用,并循序渐进地推进。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政府应打破医疗市场的垄断,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防止医疗服务价格过快上涨。
在医疗价改方面,市场调节价格有其盲目性、滞后性。医疗服务机构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外,市场调节有一定的时间差,有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医疗服务机构的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市场调节价格的正常发展,调节收入差距,降低“养医成本”,稳定物价,促进社会公平。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