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医患矛盾升级脉络图看医闹滋生的土壤
2013-11-29
420

“我们也知道‘医闹’不好,但是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这是在医疗冲突事件中,闹事患方常常说的一句话。明知医闹不好,为何还不走合法途径,非要借助医闹这种不合法手段采取极端的闹事行为,并且助长医闹的不正之风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医患矛盾升级脉络图,对医闹背后滋生的土壤进行分析。

矛盾的产生:患者不满医疗质量

一个专家号数十元,看诊的时间不到几分钟;一个小手术,花费上千元,术后伤口竟然还感染;住院一整晚,也不见医生护士来问问病情……提起到医院就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抱怨可谓源源不断,各种“吐槽”。

医生们也觉得委屈。天天满负荷运转,看不完的号,连上厕所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每个患者也只能分配到那么多的时间;外科医生每天都是做不完的手术,且困了也只能在手术室闭会儿眼。在职业高压力之外,还要不断地学习、进修、发论文……

一名刚刚升为住院总医师的年轻大夫说,每天早上六点一睁眼就开始忙活,有时抢救病人整夜不能休息。重压之下,医生很难再有职业激情,疲惫易怒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

“年轻医生有生存压力、稍有年资的医生需要考虑职称晋升,科室主任等专家级别的医生要争取项目、经费。”一位已经在医院工作了30年的医生告诉记者,“医生”的光环之下是逼仄的生存窘态,真正把心思用在患者身上的医生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与此同时,患者再面对诊疗问题、态度欠佳、收费高昂,以及媒体不断曝光的医疗腐败、医疗事故、过度医疗等等新闻,患者及家属的矛盾就都集中在了医院及医疗体系的第一代言人:医生。因此,医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也因此为医闹的滋生创造了适宜的土壤。

矛盾的升级:缺乏良好医患沟通平台

医生们都很怀念十年前的医患关系。“那时候,病人至少是信任医生的,沟通起来也比较顺畅。”

但是现在,医患关系已经发展成为相互警惕、相互防备的常态。安徽省一家医院医患调解中心负责人说表示,“每年白大褂都要被撕破好几件。” 一旦出现纠纷,医院不得不直接面对“来势汹汹”的患者。“没办法,我怎么说,病人、家属都不会相信院方不‘护短’。”

相互警惕、相互防备已经成为医患关系的新趋势。医患之间的信任破裂,使得患者根本不相信院方会公正地处理争执。

当闹事的患者被问及为何会选择找职业医闹解决问题时,很多当事人表示,“打官司时间太长,程序繁琐,我们都是外地人,跟医院耗不起。“医闹”是我们能够争取最大赔偿的唯一办法。”职业医闹的承诺让患方在孤注无援的处境中看到了“希望”。

但是,职业医闹的介入,让医患纠纷愈演愈烈。“很多次,我们都要求打官司,但是患方根本不答应。他们知道打官司不一定能赢,但是闹的话,医院很可能会给钱。”一名医院的法律顾问称。

为了维护医院的声誉和正常的诊疗秩序,医院也不得不在“医闹”面前妥协。医患纠纷的处理由此进入了“闹”与“赔”的“死循环”:赔的案例越多,闹的纠纷越多;赔的金额越来高,“医闹”的开价也越来越高。“原本是为了息事宁人,现在倒好,让‘医闹’尝到了甜头,越闹越凶了。”武汉一家医院的医生这样说。

总而言之,“医闹”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因为医患之间的矛盾为其的滋生和成长造就了土壤。对于“医闹”的存在,我们不应该去回避,而是应该直视它,面对它,这不一定是坏事,它提醒了我们我国当下的医疗机构还存在很多的漏洞,要提高服务质量,将缺失的医患信任逐渐重建起来,医生也要进行自我完善,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相信在医患的共同努力下,“医闹”这一恶势力总会被收服。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