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执业时代 医生最青睐哪种执业方式?
2015-11-13
442

多点执业、医生工作室、医生集团、独立行医……医改的深化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为医生多元执业创造了契机。有人说,政策已经放开,现在只是医生“愿不愿”的问题。那么,医生们的意愿究竟如何?医生们最青睐哪种执业方式呢?深圳近日举行的“医客”沙龙公布了一项针对医师执业方式意愿的调查,我们来看看结果。

这项调查由来自全国的2728位医生参与。这些医生绝大部分是公立医院的医生。其中,52%在三级公立医院,29%在二级公立医院,9%在一级公立医院。

调查结果显示,77%的医生表示如果有机会,会尝试其他执业方式。希望“完全受雇于医院,全职在医院工作”的医生仅占19%;17%的医生选择“加盟某个医生集团或医生工作室”;12%的医生选择“自由执业,独立行医,开办体制外的医生集团”;10%的医生选择“与他人合伙开诊所或民营医院”,而选择保留公立医院的职位,在体制内进行二次创业的医生人数占到30%。这说明,既保有公职又可进行多点执业是医生们最青睐的执业方式,这也是医生们考虑到工作的环境、收入,以及风险等多种因素后的选择。

然而,能实现这样想法的医生并不多。应邀参加沙龙的深圳市卫计委医改处处长李创透露,自今年7月深圳全面放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以来,全市备案多点执业的医生只有550多人。

今年7月起,深圳完全放开医师多点执业。只要在深圳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医生,可以在市内任意一家医疗机构执业,不需要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批。这意味着,深圳医师多点执业已经没有行政管理方面的障碍。但是,550多人的数字与今年年初相比也就增加了一百多人。

有想法却不能付诸于行动,是什么阻碍了医生多点执业?最大的障碍恐怕是医生的“单位人”身份。表面上,医生可以不跟院长打声招呼就多点执业,但实际上,医生的薪酬、职称、绩效考核等方面都还归原医院管。医生外出多点执业后,原医疗机构该怎么办?任务还能保质保量完成吗?这些都是院长担忧的问题。所以说,医生跑去给其他医院干活,院长肯定有点儿不乐意。“医院会面临诸多管理上的挑战。”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说。因此医院也要做好准备,进行调整。

福田人民医院院长伍贵福表示,医生多点执业,对医生管理方式、执业资质条件、薪酬、责任险分担等问题都提出了要求。在他看来,未来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的,还有五个环节要实现:一是未来整个医疗体系、医疗制度要去行政化;二是多点执业必须在市场化机制下完成和实施,就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特别是服务支撑团队;三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四是医院人事制度与保障制度改革,医生成为自由人;五是保险制度改革。

“医生多点执业,医生必须要管办分开、医生必须是自由人,必须要有多元化的办医体系。”李创也表示,从执业制度上,医疗机构需要转换用人机制,与医师之间建立全职聘用、兼职聘用等多元化的合同用人关系。深圳正在推动医院“单位人”改革,鼓励医疗机构转换用人机制。他还指出,医生多点执业后,还需要建立医师执业的自律制度、专业技术评价制度等,引导和规范医生多点执业。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