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逃不过生老病死。但无论是谁,生了病都渴望能遇到妙手回春的神医。当然,医生不是神,但是如果能更多的具有“神性”,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生自己,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救赎和安抚。
医生不能忽视人文关怀
曾经有一对夫妻,慕名挂了个名专家号,专家看了片子直接告诉他们:晚期肝癌,最多两个月时间,治疗没意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说完就让他们离开了,出了诊室,夫妇俩相拥痛哭。
也许,这位专家没有说错,从“科学”统计概率来说,晚期肝癌的生存期确实90%在三个月以内,但这位专家在重视科学性的同时,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东西:人文关怀。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在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就是告诫医生在从医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患者眼里 医生是救世主
医学是科学,医学具有局限性,这没错。但是在病人眼里,医生却往往超越了科学家,超越了医生本身的这个身份,而是一个救世主一般的角色。每个病人甚至是病人家属都对医生有着对上帝一般的依赖,希望得到拯救,尤其是患有重病的时候。
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在其新书《大病之后才明白》表示,很多癌症病人确诊后,会错误又惊慌地定位自己的治疗和生存预期,甚至比癌症更早地要了他们的命,就是因为中国病人普遍缺少一个可以信服、依赖的“神”。
减轻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就是医生的“神性”
维持和繁衍生命是人的动物性,寻求生命的意义则是人的神性。虽然医生不能包治百病,但减轻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却是医生的职责,这就需要医生的担当,担当就是医生的“神性”。培养医生的神性,和在病人之中普及医学知识一样重要。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