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尊严感为“儿科医生荒”补位
2016-02-25
578

2月24日,从国家卫计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教育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儿科医生人才不足固然可以通过扩大招生规模、加大人才培养来解决,但如何留住这些儿科医生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当前,儿童医疗机构和儿科医生短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看病难、看儿科更难是许多家长难言之痛,“未来谁为孩子看病”成为大众的集体担忧与焦虑。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巡视员宋毅介绍,教育部近年来持续关注儿科医生短缺问题,高度重视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已通过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持续扩大研究生层次儿科医师培养规模、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等措施,为儿科医疗机构提供人才支撑。

宋毅表示,教育部正在从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主动承担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儿科学科专业建设等4方面入手,加大儿科医生人才培养力度。

儿科医生何以短缺,其根本原因何在?存在于医界一个普遍性的看法是:“儿科医生风险大,任务重,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不高”。从中不难看出,之所以会存在儿科医生短缺这一问题,儿科医生人才不足只是表面原因,其背后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与当前儿科的特殊工作性质紧密相联、息息相关。

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据介绍,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是医疗机构其他执业(助理)医师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次数近200人次,是其他执业(助理)医师的2.6倍。

针对儿科医师紧缺现状,近年来国家卫计委通过采取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教育部深化医教协同改革、启动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等举措,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儿科医生短缺的矛盾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讲,这些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事实上,加大儿科人才培养只是解决儿科医生紧缺问题的一个方面,并非治本之道。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荒”难题,还必须针对儿科医生付出与所得严重不符、专业岗位缺乏应有尊严这一主要矛盾,着力从改革完善儿科医生薪酬待遇、业绩评价体系入手,充分考虑儿科在人员成本与处置费用上的特殊性,让儿科医生的工作所得、业绩评价和其专业劳动正相关,跟看病的质量和次数相关。唯此才能使儿科医生成为“香饽饽”。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