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1岁的大学生魏则西之死让“五一”假期不平静,也为“黑色五月”拉开序幕。之所以说“黑色”,是因为发生了数起伤医事件,情况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或许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为何充满戾气?这种医患对立“二元互伤”的局面还要持续多久?医患关系何时重回良性互动的轨道?
悲剧回顾
2016年5月5日
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退休主任陈仲伟被20几年前治疗过的病人袭击,被砍30多刀,全院紧急抢救仍然不治身亡。犯罪嫌疑人跳楼自杀。
5月7日
6日上午,一名社会男青年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门诊部1楼袭击一名70岁的老人,被袭老人并无大碍。7日上午老人家属到住院楼9楼强烈要求“让负责人出来”,说“今天你不捅死我,我就要捅死你”,并向护士扔矿泉水瓶。家属将主治医生文其云进行殴打,并追至办公室用手机猛敲文医生的头部。文其云被打伤头部后,当即出现约5分钟的意识障碍,头部有2cm伤口并已清创缝合。而头颅CT显示,文其云蛛网膜下腔出血未排除。
5月9日
河北邯郸某三甲医院去年6月收治一位60多岁的男性急性阑尾炎患者。该院主管医生为其进行了手术。术后患者出现急性阑尾穿孔至局限性腹膜炎,病情发生变化,经过近一年治疗,于5月7日不幸去世。9日发生医闹事件,患方将冰棺摆放到医院病房,辱骂主管医生,打伤一名保安。当地警方出动20多辆警车前往医院处置。
5月10日
凌晨,四川省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外科主任汪永钦在对患者解释立即行清创缝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被三名年轻小混混就诊者砍伤,造成面部大面积刀伤、背部多处砍伤和右侧肋骨骨折引起血气胸、肺破裂。该院外一科全体医护人员全面停诊,抗议医暴。
凌晨,宁夏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暴力袭医事件:一对醉酒父子到该院急诊科就诊时将医护人员和保安打伤。
上午,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肖祖克在病房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宣布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后,遭到7名男家属的围殴。肖医生参与了救治,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抢救,持续了近2个小时。而一般情况下,针对心肺复苏的抢救,如果30分钟还未抢救过来,即可宣布死亡。目前警方决定对两名涉事人员以“多次殴打、伤害他人”为由行政拘留15天并处500元罚款,对另一涉事人员以“阻碍执行职务”为由行政拘留10天。
习武防身——苦笑背后的无奈
最近网传这样一段对话——
有人问法医:“当初你可以去外科,最后为什么选了法医?”
法医深沉地说:“为了生存。”
那人纳闷道:“法医整天和尸体相处,工资也不算高啊!”
法医摇摇手,深吸一口气解释道:“但,比较安全。”
近期伤医事件的频率可谓令人心惊胆战,网上流传的“笑谈”也不无道理,但细细想来满是悲凉。
办公桌对门,不要背对病人和家属;看见突然有反光,提高警惕……这些是北京某三级医院医生们的防身“秘笈”。不少医院开办了防身培训,有的邀请公安局教官,还有的邀请世界跆拳道联盟黑带四段高手,前来传授防身绝招。
我们都知道把医院变成“武术馆”、把患者当成“对手”不是解决之道。但这乍一看甚至有些可笑的行为背后,是满满的心酸。
当一起起伤医事件不再是个例,而逐渐成为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当医生挥洒汗水近2个小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得到的竟是一顿毒打。医生延长心肺复苏时间,期待奇迹也同时给家属一些安慰。代替奇迹的,却是家属的拳头。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键盘侠”竟开始同情杀人犯,为杀人犯找一个“合情合理”的杀戮理由。他们质疑:为何全院抢救陈仲伟?是否置其他病患不顾?“医生死了不可惜,可惜你白送了自己的命,不划算啊。”“如果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医院医生全动员,我就为你点赞。”总是存在不分青红皂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的评论。当然也有明辨是非的人为医生发声:“你怎知一个严重外伤病人不是有十几二十多人在抢救?”
魏则西与陈主任,两种身份,两种结果——这样无意义的比较,无异于加深医患之间的沟壑。“长恨人心不如水”,医患双方在各说不幸,却不顾对方的茫然失措。
最最无助的,是整个医护群体,他们的痛苦刺激着整个社会的神经。负能量更带来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它影响整个医界与社会人群的情绪与行为:医护人员因巨大精神压力而离职,医院因惧怕纠纷而减少高风险的诊疗操作,医学院校也流失了培养对象。
陈仲伟医生之死——在沉默中爆发
陈仲伟医生倒在了患者的刀下,随后,一场号召医务人员把头像更换成“黑丝带”以表达哀悼或抗议的“黑丝带”行动迅速蔓延。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同行,难以计数的人共同更换头像,场面令人动容。一位更换了黑丝带头像的医生在微博上写道:这是我们能做的少有的反抗方式的一种。
陈仲伟医生之死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巨大的社会反响和热议?
首先,陈医生被前病人砍杀事件作为医生群体长期压力下的一个愤怒的宣泄口,许多医生借此将长期以来所不堪承受的怨怼和愤懑表达和宣泄出来。
其次,仅仅一周之前,“魏则西事件”的曝光引发了媒体和舆论强烈的聚焦和关注。尽管莆田系医院的诈骗和掠夺病患并不能代表医疗界,但无论如何都是给医疗界抹黑,对于广大医生来说多少有“躺着中枪”的味道。相对于“魏则西事件”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和舆论热议,有关陈仲伟医生受伤的报道寥寥,令到部分医生感到愤慨。当陈仲伟医生不幸逝世后,这种被压制后反弹的情绪被激烈地表达出来,在医生群体中迅速得到普遍的共鸣。
再次,陈医生被前病人砍杀事件并非发生在医院,而是在家里;砍杀他的病患也不是近期的病患,而是25年前的旧病患;砍杀的由头并非怀疑医疗事故致病患死亡或致残,而是补的牙齿出现瑕疵。类似的事件可以说完全防不胜防,加大了广大医护的焦虑和不安。
裂痕丛生的危墙摇摇欲坠,每个过路者都可能被落石砸中。我们还都得路过。不管是医生还是普通病人,更想看到的其实是弥合裂痕的绷带,这才能预防更深的创伤。
重塑信任 道阻且长
医生不该成为替罪羊,患者也不该是牺牲品。当医疗过度掺杂商业影子,极少数医生的“大手笔”无疑就是火上浇油,剜肉取血。信任,是一份很庄重的情感,但也是易碎品。面对体制缺陷,在求助无门后,患者必然诉诸暴力,甚至伤及其他无辜的医护人员。
对医护来说,商业的魅影时刻环绕身边,顺理成章地,大处方和过度医疗就成为极少数人的本能选择;对患者来说,现行制度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质量和服务保障,牢骚满腹也极易演变成暴力冲突。于是,患者只能祈求对方是仁医,医生只能祈祷患者不是暴民。
某医院管理专业人士建议,对于医界而言,不断地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摆脱行业积弊,是最重要的努力方向、是行业的根本。同时,治疗疾病,总要承担风险。所以,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医疗体制改革刻不容缓,不能因为顾虑太多而瞻前顾后。畸形的医疗体制一日不改,毒瘤的根系营养就一日不除。
如何重塑医德,重建医患互信?首先,地方政府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组建处理医患纠纷的专门机构,依法调解,秉公办事,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当然,对于恶性“医闹”,理应重点打击,决不能“花钱买维稳”,助长职业医闹的嚣张气焰。国家卫计委表示要对伤医事件“零容忍”,而这样的空洞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在“零容忍”的打击下,伤医事件还是一起接一起地发生,因此必须反思和改进“零容忍”措施,加重对伤医行为的惩处,加重经济处罚,惩处伤医行为要用猛火力,要用“高射炮打蚊子”,要用“牛刀”,否则,在“零容允”的口号下,伤医事件还是会继续发生。同时,医院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给职业医闹可趁之机。而且,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医疗行业亟待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消除医生的后顾之忧,让医生安安心心地看病。
医患关系的改善,除了政府和医界,更需要媒体的支撑、民众的呵护,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众媒体司空见惯的外行对内行的激情评判、无端指责和猜疑除了博人眼球,宣泄不满,制造更多的混乱之外,对医患良性沟通毫无裨益!互相伤害对任何一方都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医患都需要拿出勇敢走出“二元互伤”的怪圈,彼此少一些怨怼与指责、多一些鼓励与建议,营造医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理解的氛围。果然如此,医患关系的“春天”还会远吗?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