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谈论医患关系并没有成为一个轻松的话题,反而因为最近湖南一医务人员10岁孩子被患者尾随砍伤事件而变得愈加沉重。如今的医患关系,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
对于当前医患关系的诠释,某新浪网友的评论可谓精辟。@新豪哥之铁血丹心表示:医患关系紧张不是指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而是指吃人的私有化市场化医疗体制与“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地被吃而又无奈的患者的关系!好医生和好人民是一致的,吃人的体制和被吃的人民却是对立的!
医患关系:仁义优先还是利益至上?
中国传统医学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仁心仁术”成为医者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但在社会发展转型的今天,医患之间的“仁义”关系,已经被“利益”关系所取代。
日前,一份上海多位学者共同撰写的“医患纠纷的成因及治理”报告对医患纠纷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报告发现,医生与患者对于医患关系多方面内容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这包括,56%的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诊疗关系,但仅30%患者持此观点;44.4%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消费关系或利益关系,但仅31.2%医务人员如此认为。而对影响医患关系主要因素,高达70.2%的医务工作者认为是媒体舆论,仅19.2%的患者如此选择。
报告认为,调查数据体现了一些隐忧。例如,44.4%的患者和31.2%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消费关系或利益关系。这意味着,将近一半患者认为,医院存在利益驱动和逐利倾向,而将近三分之一医务人员可能在医疗服务中首先考虑如何获利或者规避法律责任。这些数字,值得引起重视。
而现实中这种对医患关系的定位确实存在。在某些医生眼中,患者就是“摇钱树”,病人就是“缴费单”。患者把医院看作“商家”,以一种花钱买治病的心理前来“消费”,自认为我花了钱,你就一定要给我把病治好,一旦病情不见好转或者恶化,就认为是医疗事故,是黑心“商家”。
与此同时,“现代化”的医疗手段,一系列的检查、化验替代了传统的“望闻问切”,医患之间缺少了人性化的互动交流,医患纠纷也就在所难免。
医患关系一直恶化下去会怎样?
当前,医患纠纷充满暴力和血腥,由此前的暴力伤医已经殃及到医生的后代甚至是无辜的病患。如果医患关系一直恶化下去会怎样呢?最终受害的会是谁?对此问题,小编颇为认同知乎网友@赵浪的观点。
@赵浪认为,作为一个群体的医生和作为一个群体的患者,是相互需要的,就像男人和女人一样。患者说医生只认钱,跟男人说女人只认钱本质一样;医生说患者可恶,就跟女人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一样。而真实的情况是,医生患者男人女人中,都有很好的好人,很坏的败类,而绝大多数仅仅是普通人而已。
不管医患关系如何,最优秀的医生依然抢手,见他们一面都难上加难,请他们会诊开刀,出场费几千到几万,还要托关系。真正的大牌医生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能混的很好。类似的,患者中有社会地位的人也一样。有权有钱有声望的人,看病从来不难也不贵。
真正苦的,只是普通大众、基层医院医生和下级医生。因为互相不信任,没有声望地位的基层医生工作越来越困难,最后可能难以为继而改行。基层医疗基本报废;大医院里面的下级医生也苦,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地位,离开大医院又没有前途,只好忍耐并任由医院摆布。一直读书轮转,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同时,普通大众因为不能在家门口得到正常质量的服务,只好去挤顶尖医院,排队看顶级专家,甚至不惜重金去请这些大牌们看病,稍有不慎就会人财两空。
是时候重新审视医学、生命了!
近日,一部记录医生日常工作的纪录片《人间世》热播,引发不小的轰动。第一集名为《救命》,片子中,血液、管子、手术刀填满了一线抢救医生的工作,还有令人窒息的疲乏、焦虑、恐惧以及生与死的抉择。与以往书写“完美”的宣传片不同,这部片子更多谈论的是“失败”。
“对于死亡,我们内心是难受的,问自己为什么没把病人救回来?但在有些疾病面前真的感觉我们医生是渺小的。”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在《人间世》第一集中没能救回海鲜中毒的青年,他说,抢救时,就是脑袋不停转,想怎么救人,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死亡病例。
我们很久不敢谈论失败,因为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让怨恨和冷漠成为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医生虽身穿白衣,但并不是真的天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科学万能成为一种“致命的诱惑”。但医疗技术真的能万能到“包治百病”吗?
医学本来是一个什么样子?医学是有限的,正是这一有限性需要医患双方都持有一颗谦卑之心。医生应遵医德,摸摸自己的良心,给病人看病。病人应多点耐心、多点理解,坦然面对医学的有限性。
和谐医患关系也需要制度保驾护航
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政府层面来说,应持续加强分级诊治、多点执业等医疗改革。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合理分散医疗保险,减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实际负担;加强对医药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监管,理顺医疗收费价格,改“以药养医”为“以医养医”。
此外,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即便医疗硬件再先进,若没有渠道维权、安全保障乏力,医患互信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处理医疗纠纷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存在患者维权成本过高、鉴定“混乱”、法官过分依赖鉴定结论、刑民不分现象严重、患者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等问题。政府要重视对现有的相关法律进行修改或尽快制订出专门法律,将患者维权制度化、法治化,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改善医疗执业环境的法治环境,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多沟通,多沟通,多沟通!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