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SCI被卖,一流期刊的出版商发起一股潮流——抵制影响因子。当地时间7月27日,Nature在线发表题为“Time to remodel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的社论,宣告Nature出版集团将重塑期刊评价方式,改造期刊影响因子。随着Nature、Science等最强声音加入打击影响因子的行列,这次影响因子之战注定越来越好看。出版界联合呼吁影响因子改革,为了商业炒作还是为了科研的未来?
Nature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重新塑造影响因子评价体系,让评价体系多样化。
Nature称期刊影响因子这种量化从本质上来说,过于简化,而且甚至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如果仅仅依靠期刊影响因子来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而不注重这篇文章所带来的潜在价值和引起的舆论影响,长此以往,这很容易导致一种病态行为。不得不说,期刊影响因子就是这么一种“病态”量化指标。
正如在10年前那场演说中所预见的一样,影响因子的合伙创始人Eugene Garfield曾将影响因子与核能相媲美。他说道:“我希望它能发挥出建设性的作用,但我也知道它也有可能会被滥用。”但现在,他说道,我从来都没想到“影响因子”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影响因子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粗暴的量化标准,因而常常带有一定的误导性。实际上,由于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它很容易低估那些“慢热”和“冷门”领域的文章。就单单依靠“算术平均”这一数值来进行评判,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对于那些“少而精”文章来说,在影响因子下所得到的影响力是严重不成比例的,同时,这也给读者发出了一个错误信息:低影响因子的文章也就是是不好、不重要的文章。
此外,近日,PLoS、eLife、EMBO Press、Science Journals、Springer Nature、the Royal Society等多家主流出版集团的高层人员共同合作,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刊登了抵制影响因子的文章。文章明确指出了影响因子对个体文章和学者学术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并建议所有期刊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引用分布(Citation Distribution),以更加合理真实的反应个体的工作情况,避免影响因子在学术评估中的不恰当使用。文以Science、Nature、eLife和PLoS的11个期刊为例,列出这11个期刊2013-2014年文章的引用分布情况,然后与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这些期刊中大多数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低于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Nature的影响因子为38.1,但是实际上却有多达74.8%的文章引用次数低于其影响因子,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Science和PLos中,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少数高引文章的存在拉高了整体文章的影响因子。
不少国内学者将“影响因子”看成理所当然的权威学术评估手段,用于衡量个人、学术团体、研究单位甚至国家的整体学术水平。一些科研机构的管理部门,长期强调并用各种考核手段要求科研人员尽可能将论文发表在国外的“高影响因子”刊物上。
非常奇怪的是,国内学界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历史形成不太关注,而且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纯粹商业的性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从一开始就跪倒在“影响因子”面前,将它误认为国际科学界的“学术公器”。而实际情况是,“影响因子”其实是美国一家私人商业公司推出的一个盈利产品。
许多人误以为SCI和“影响因子”是由国际权威科学机构发布的,但实际上这家“科学情报研究所”从一开始就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私人商业公司。1992年,它又被汤森路透集团收购。
SCI作为JCR(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基础,相较前人有所突破的地方在于,不再区分学科类别,收录期刊海量增加。但根本区别是,先前人们对期刊进行筛选时,还保持着非常纯洁的动机,为的是服务学术;而SCI和JCR不是这样,它们从一出生就是商业信息产品,“赚钱”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
为什么Nature、Science借此机会炒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Nature、Science可能是想推出自己的评价体系,插足影响因子市场,才大唱高调打击影响因子。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随着SCI被转手卖给新东家,新的科研评价体系纷纷趁此机会。期刊期望引文数(Journal Expected citations),标准化特征因子(Normalized Eigenfactor),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JNCI),等等,抢滩登陆,一场群雄混战势必将要到来,至于最后到底是谁定鼎中原,那就有待时间的检验和广大科研群众的选择了。
墙倒众人推是商业炒作还是为了科研的未来,值得深思!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