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化,整个医疗体系的利益格局将重新洗牌,三级医院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在医疗服务中的角色将发生深刻的改变。这些改变势必将是一场与每名医护人员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破”与“立”!而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
大医院角色转变成定局
2016年7月,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完成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应该推动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模式(PCIC),其核心策略包括基层首诊、跨学科团队、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医疗电子信息化、统一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测量与反馈和认证等八项内容。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再次强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并要求加快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这意味着现在的医院尤其是大医院需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再定位,及早转型以满足政策和市场的需求。
三级医院将去向何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的大医院发展成巨无霸也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化。《报告》指出,要改变大医院强势的市场地位,除了借助传统的行政手段,更需要借助支付方式这一指挥棒来最终将市场导向一体化整合。《报告》强调了四点:一是将以“按项目付费”为主的供方支付方式转变为按人头付费、按病种,DRGs和总额预算的方式;二是从在服务网络中规划统一的支付激励机制,以促进公众健康,提高服务质量和控制费用;三是改变并调整激励机制,扭转当前卫生服务利用在各级医疗机构间不合理的分布;四是巩固、提高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能力,使之成为服务的战略购买方。
这些举措在逐步推进后,将对目前的大医院产生挤压,迫使其放弃与基层争抢病人的行为,进一步转型成为医教研一体的以提供高价值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报告》提到的质量控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考察砝码,最终推动大医院不得不展开与基层的合作。如果从质量考察,大医院原本抢夺病人并进而获取高价值病人的模式将无法维持,因为在诊前和诊后这样的低收入服务上,大医院无法也不屑提供这类服务,但在缺乏这类服务的医疗服务链上,疗效很难获得提高,服务质量也无法达标,这终将迫使大医院不得不放弃原先的发展模式,去和基层医疗机构合作。
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何去何从?
如果基层医院和二级医院担起更多的患者,三甲医院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劳动过剩。三级医院一旦劳动过剩,换作全世界任何一个政府,都没有理由再背这个“大包袱”,要么会就地取消一些医院,分流一些医护;要么会把部分医院完全推向市场,就像当年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一样。毕竟,这是解放生产力的唯一途径。毕竟,公有、私有,有竞争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发展。剩下的一些医院会生存下来,会在这场利益格局变革中,分得一杯羹。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