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医学基本原则,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却呈逆向顺序。为了扭转这一“逆行倒施”的行为,很多省市出台了停止门诊输液的政策。有业内人士担心,输液的作用因被长期夸大,已深入人心,骤然取消门诊输液,会不会出现大量新的医患纠纷,使医疗机构陷入困境?
多年的“以药养医”,不仅医生养成了诊疗上的一些坏习惯。病不问轻重,进了医院的门,首选的治疗就是输液,也让患者有了认识上的误区,没事也去挂几瓶,希望以此来“补补身子、活活血脉”的人也不少,还有患者因医生不给输液而大打出手。
在“输液来得快、效果好”似乎成为社会共识的情况下,“一刀切”全部叫停门诊输液,确实容易增加医患纠纷。但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叫停门诊输液就应该缓慢推进呢?
因此,有人指出限制输液的改革其实是一场“观念革命”,一点都不为过。要改变群众根深蒂固的错误就医观念,绝非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的事情。但老百姓观念的改变,有时候是自上而下长期强制推行的结果。因此,在维护患者健康、优化医疗资源、降低抗生素危害等诸方面的强大利好面前,取消门诊输液不能因阻力大而改变初衷,有所迟疑甚至停滞。
但医疗系统对遇到的阻力要有心理准备,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用更通俗的语言和浅显的道理,来争取更多患者理解这一举措的善意和好处。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