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何尝不是以“仁”为本?
2017-07-19
350

昨天我网站介绍了医学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人道主义。其实,医学文化还有其他基本内容。主观信息特征强烈的“情怀”是表征文化的内涵性标志。医学文化作为一种情怀,显著地表现为仁恕情怀。“仁恕”二字该如何解释呢?

“仁”和“恕”的含义

仁在不同时期、不同人心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解读。说到“仁”,不能不提《论语》。在《论语》中,“仁”的涵义是多元的,但也是相互关联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我欲仁,斯仁至矣”、“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仁”究竟是什么呢?孔子只是简单的说过仁者就是“爱人”。朱子对“仁”的理解在《朱熹集注》中说得很明白:“仁者,心之德,爱之理。”唐代大思想家韩愈(768~824)在《原道》中提出“博爱谓之仁”,此语成为儒家学说中关于“仁”的至理名言。

不同于西方宗教理论中可以具体化的伦理规范,“仁”是一种来自内心、产生于情感的自觉要求。

“恕”在古汉语中其基本义与“仁”相通。在先秦儒学中,“恕”的含义又不仅仅限于“仁”,它还有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含义。如果说“仁”强调的是以博爱之心泛爱众的话,那么“恕”则更强调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古代德行高尚的志士君子,通常都把“恕”作为正心修身的道德准则,如《春秋繁露•俞序》即有“功及子孙,光耀百世,尽人之德,莫美于恕”,可见“恕”也是“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较高而又难以达到的道德境界。

医学中的仁恕情怀

医乃仁术,医乃仁业。中国医学古代典籍中,仅书名含有“仁”字或“仁”之精神者比比皆是,诸如《仁术志》、《仁斋直指》、《仁斋小儿方论》、《仁术便览》、《仁端录》……医学远不是职业、技术、行业、科学或艺术那么简单,医学应该是最富于仁道的社会事业,是饱溶泛爱仁厚伟大情愫的人类事业。

从事医学的人须持仁恕教养丰满的高尚秉性,如此执业则表现为仁业,施术则表现为仁术,述理则表现为仁理,立论则表现为仁论。关涉医学的社会机构须秉仁恕情韵敦厚的博大情怀,在建章立制、敬业履职、出台工作措施和方案、考核工作成效和业绩等运行过程中,自觉追求且一以贯之地体现泛爱仁厚的思想精髓。

无仁不成医,天下无医不守仁。医学之人须以博大的仁恕情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欲望、需求推知病人的情感、体验、欲望与需求,设身处地地为病患者着想,以至亲至爱的仁厚之心努力解除病人的疾苦。人们关于“医”的主观信息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仁恕”的信息,仁恕为医学文化内涵之精髓。

在近现代人类医学史并进一步延展到人类文明史上,普照全人类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以人道主义为基本内容的仁恕情怀发挥得非常贴切又非常极致。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见而有任何歧视,情怀之广博,情调之高尚,不正是仁恕情怀的写照吗?

我们常说“以人为本”,而医学文化核心内涵的本来意义确实就应该是以人为本,人道主义与仁恕情怀便是对人本理念最集中的体现。医学领域一切社会实践都必须是切合神圣目的地为活生生的“人”服务,不能脱离甚至懈怠兼具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人”。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学学术和人类学、社会学最基本的立论依据不可不基于人,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当然也是医学的尺度。在医学所涉及的人道主义与仁恕情怀等一切方面,必须充分体现对人的主体地位以及人之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无限尊重。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医学展现了无限的前景,现代医学在攀登技术高峰,突破生物禁区方面捷报频传。但是,不论医学的技术功能和艺术水平发展到何等惊人的高度,渗透在医学科学中的内涵必须始终是关怀人、尊重人的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与仁恕情怀。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